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课 程 教 学 671
全育人”的
一。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 出发点就是要实现教育主体从个体到共同体、教育
的 儿 童 来 说 ,就 是 生 产 劳 动 同 智 育 和 体 育 相 结 方式从单向度到多维度、教育效果从片面成长到全
合 …… 并 且 是 造 就 全 面 发 展 的 人 的 唯 一 方 面发展的转变。“五育融合”培育时代新人合理性地
[1] P230
法。”(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属于“五育融合” 成为“三全育人”的落脚点。因此,劳动教育融入课
的内在之义、“三全育人”的应有之维,是实现“人的 程思政既契合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也符合
全面发展”教育宗旨的重要举措。其一,“五育融 “三全育人”的教育格局。
2.
合”内在要求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五育融合” 历史逻辑:普遍劳动与普遍教育相结合。
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脱离劳动而存在。“人
和育人过程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等进行五育之间 人普遍接受教育、普遍参加生产劳动的社会主义制
的融合发展。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 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理设想。”[2]新中国成
和突破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阐明了劳动与 立以来,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也秉持着这一原则进行
2022·08 68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671 课 程 教 学
总第 期
教育实践的探索。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半工半读 融入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是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
的教学模式、义务劳动的实践活动,到改革开放时 政的基础和前提。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目
期“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和“科技造福社会”的兴 标设定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者共
21
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审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