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导游词
鲁迅故居导游词1
敬重的各位旅客
大家好,
很兴奋在那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能够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巡游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设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假如年轻二三十岁,或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的确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育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房。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常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房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依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自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挚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相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生疏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家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居处,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闻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一般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常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常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游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闻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四周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辞,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辞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出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起先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学问,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闻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依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起先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运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自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指责,他为了提示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行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德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看法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嬉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须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穿。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设”和“绍兴民俗陈设”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设”。
这沿街第
鲁迅故居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