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1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学问结构上看:,熬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都很聪慧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探讨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详细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57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勾上这两句话并齐读三遍。
这样做的目的:学生齐读的时候,我可以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推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同学们要留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3、例题解析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今日我们又学习了请依据等式的性质完成填空吗?
(1)假如5+3=8,那么5+3-3=8()
(2)假如50-13=37,那么50-13+13=50()
(3)假如a-7=8,那么a-7+7=8()
(4)假如X+9=45,那么X+9-9=45()
师:你是依据什么填空的?
生:等式的性质。
师:等式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齐来说一遍。
2、理解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引出课题。
师:(3)(4)题不但是等式而且是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所以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今日我们将应用等式的性质来帮我们解方程。(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3、出示例1图,列出方程。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
师:这个方程用天平怎么表示呢?
生:天平左边放X个和3个球,右边放9个球。(电脑显示)
4、引导学生思索怎样解方程。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5、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是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6、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电脑显示:解方程要留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留意检验。
:
(1)学生特点分析:主动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主动主动参加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爱好,有效地培育学生实力,促进学生特性发展。
(2)学问障碍上:学问驾驭上,学生原有的学问,很多学生出现学问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解并描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问障碍,学问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洁明白,深化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爱好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终我来详细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剧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惊慌的深思,期盼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抛出问题,什么叫方程?什么是方程的性质?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易方程。
(2)由例题得出本课新的学问点:
解方程:X+6=;X-6=;6X=;X÷6=。
讲解例题。说明在方程的两边什么状况应当同时加,什么状况该同时减,什么状况该同时乘,什么状况该同时除?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刚好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实力。
(3)接下来,我们用今日学习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情景图:
X元X元X元
18元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会列方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