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哺乳纲
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
全身被毛
运动快速
恒温
胎生
哺乳
2
3
一、哺乳动物的先进性
1.神经和感官高度发达,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
1)颈椎大多7枚(海牛6;三指树獭9)。
2)胸椎12-15枚,与肋骨相关节。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胸廓,是保护内脏、协助呼吸和间接地支持前肢运动的重要器官。
3)荐椎多3-5枚,有愈合现象,构成对后肢腰带的稳固支持。
4) 尾椎数目不定且退化。
20
头骨
下颌
颈椎
腰椎
胸椎
荐骨
尾椎
髂骨
肩胛骨
肱骨
桡骨
尺骨
腕骨
掌骨
肩峰突
胸骨柄
坐骨
耻骨
跟骨
距骨
跖骨
腓骨
胫骨
膝盖骨
股骨
肋骨
胸骨
21
3 带骨和肢骨
1)带骨
肩带:进一步简化,肩胛骨发达,乌喙骨退化为1个乌喙突,锁骨存在或消失。
腰带:由髂qià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髂骨与荐骨相关节,左右坐骨与耻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封闭式骨盆,增加了牢固性。
2)肢骨
前肢肘关节向后转,后肢膝关节向前转,提高了支持力和跳跃力,有利于步行和奔跑。
陆生种类的趾型有三种:
跖zhi行性:腕掌指(跗、趾)着地(灵长类、熊)。
趾行性:指、趾着地(食肉目)。
蹄行性:指、趾端着地(有蹄类),适于奔跑。
22
兔 的 肩 带 和 腰 带
上肩胛骨
肩胛冈
肩臼
肩峰
后肩峰突
肩胛骨
髂骨
冈上窝
喙突
荐骨
髋臼
闭孔
坐骨
耻骨
耻骨缝
23
跖zhi行性:腕掌指(跗、趾)着地(灵长类、熊)。
趾行性:指、趾着地(食肉目)。
蹄行性:指、趾端着地(有蹄类),适于奔跑。
24
(五)肌肉系统
1. 四肢肌肉强大。
2. 有特殊的行呼吸作用的膈肌。
3. 皮肤肌发达。
4. 咀嚼肌强大。
25
(六)消 化 系 统
1.消化道:口腔、舌、咽、食道、胃、肠、肛门
1)口腔
a 具肌肉质唇、口裂小、有颊。
b 具硬腭(次生腭)和软腭。
c 具发达的肌肉质舌。
d 唾液腺发达,唾液中含淀粉酶和溶菌酶。
三对: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e 具槽生的异型齿:门牙(切割)、犬牙(刺穿和撕裂)、前臼齿和臼齿(切、压和咀嚼等)。
26
齿式:一侧牙齿的数目。
齿型和齿数在同一种类是稳定的,这对于哺乳动物分类学有重要意义。例如:猪为 =44;牛为 =32;鼠为 =16;猴与人的齿式均为 =32。
齿质
牙齿的构造 釉质
齿骨质
哺乳类的牙齿有乳齿与恒齿的区别
牙齿尤其是臼齿的结构既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又是根据磨损程度鉴定年龄的一种手段。
27
2)胃:单胃和复胃。反刍胃: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前三室是食道的变形,皱胃是胃本体。
3)肠: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
2. 消化腺
1)唾液腺、胃腺和肠腺。
2)肝脏
3)胰脏
28
直肠直接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泄殖腔消失)是哺乳类与低等脊椎动物的显著区别.
哺乳类胃的形态与食性相关。大多数哺乳类为单胃。
食草动物中的反刍类(ruminant)则具有复杂的复胃(反刍胃)。反刍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瘤胃(rumen)、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其中前3个胃室为食道的变形,皱胃为胃本体,具有腺上皮,能分泌胃液。
29
哺 乳 类 的 反 刍 胃
食管
瘤胃
网胃
瓣胃
皱胃
小肠
30
(七) 呼 吸 系 统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海绵状,肺泡为呼吸的基本单位,是呼吸性细支气管未端的盲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之间分布有弹性纤维,伴随呼气动作可使肺被动的回缩。肺泡数目多,人为7亿个。
:胸式呼吸(横隔的运动改变胸腔容积)+腹式呼吸(肋骨的升降升降能扩大或缩小胸腔容积)。
31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声带
环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气管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气管
软骨环
喉头有四块软骨(其他动物只有两块:环状和杓状)。有声带,气管环C形。
32
(八) 循环系统
,具左体动脉弓。心脏四室,右侧房室之间为三尖瓣,左侧房室之间为二尖瓣,主动脉基部为半月瓣。
,成体腹静脉消失。
,呈双凹透镜形(骆驼卵圆形)。
4.淋巴系统发达
淋巴循环:组织液--微淋巴管--较大淋巴管--众多淋巴节--产生
动物学哺乳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