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13《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规定的评析
IFRS13《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规定的评析
摘要: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规定的简介和分析,有助于理解可以通过信息披露来缓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不足的缺点,以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具体披露内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未来研究和实务启示则对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提供初步的探讨,使该准则更加适合我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IFRS 13 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评析
2005年9月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加入议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了IFRS 13《公允价值计量》。作为IASB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联合项目的最终成果,IFRS 13《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它表明了IASB和FASB推进和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决心;意味着IASB向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跨了关键性的一步;实现了与FASB的专题820的基本趋同(肖艳芳,2011)。但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那么公允价值计量的表外披露则显示出对报表使用者的重要性。本文就是对IFRS 13的公允价值披露做出评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公允价值披露的目标
企业应该披露能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估以下内容的信息:(1)对首次确认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在经常性和非经常性的基础上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披露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2)采用了有重大的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的信息,以及这段时期计量对损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影响。为了满足上述的目标,主体应该考虑以下的所有因素:能满足资料公开要求的细节层次,强调每个方面的重点披露有多少,采用汇总披露或分别披露,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否需要额外的信息来评估已经披露的定量信息。
(二)企业应披露初始确认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信息
,以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资产或负债的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是那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或批准在每个会计期末的财务报表中要报告的。资产或负债的非经常性公允价值是那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或批准的在特定环境的财务报告中披露的。
,从整体上被归入公允价值层级中的某一层次(第一层,第二层或第三层次)。
,在公允价值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之间转换的数量,转换原因以及决定在层次间转换的企业政策都被视为已发生。每一层次间的转换应当披露并对每个层次的转换分别进行讨论。
,要对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的描述。如果估值技术发生变化(如从市场法到收益法,或使用一个额外的估值技术),企业应揭示这种变化的原因。在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确定中,主体须提供关于使用公允价值时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定量信息。当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定量的不可观察输入值不是由实体引起的,就不需要创建一个实体的定量信息来遵守这一披露要求(例如,当一个实体没有经过调整便使用以往交易价格或第三方定价信息)。当进行披露时,企业不能忽视定量的不可观察输入值,这种输入值的重要性和企业有效的获取性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IFRS13《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规定的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