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越三绝”到“绍兴三宝”
从“古越三绝”到“绍兴三宝”
越王勾践剑素以“天下第一剑”著称于世;越式青铜镜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天下铜镜出会稽”之称;越窑青瓷是成熟最早、最负盛名、烧制年代最久的瓷器,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母亲瓷”。绍兴古代的这三种工艺珍品被称为“古越三绝”,都是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越三绝”正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浓厚兴趣。有权威专家建议说,绍兴应尽快给“三绝”找个让世人瞻仰的藏宝馆。更多的老百姓说,让“古越三绝”成为“绍兴三宝”,重现辉煌、“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应是绍兴文化强市建设的题中之义、重要内容。
一、“古越三绝”是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绍兴古为越国首都。越国在商周时期即已步入青铜时代。青铜器的迅速发展意味着越的不断提高,标志着这个地区的划时代进步,而这正是春秋末期越国横空出世、成就霸业必须具有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前提。
在越地生产的青铜器中,最多最精的是兵器,越王剑则是其最杰出的代表。1962年在湖北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柄装在黑色剑鞘里的青铜宝剑,,,,。剑身两面满饰黑色的菱形几何图案,近格处铸有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剑格宽5厘米,正面嵌以蓝色琉璃,背面又用绿色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据科学测定,该剑含有铜、锡、铅、铁、硫、砷多种金属成分,而且各部位所含的金属种类和分量也不尽相同。由此剑可知,越国青铜剑的冶铸是一个经过多项青铜工艺的复杂过程,而且集冶炼、铸造、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体现了越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该剑虽深埋地下2400余年,但却仍光洁如新,寒芒逼人,锋利无比。曾试此剑于纸,20余层一划而破。
中载,“越王勾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说的是春秋战国吴越争霸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秣马厉兵,他请来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在绍兴南部山区铸剑,“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太一下观,天精下之。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见《越绝书》,赤堇山、若耶溪均为绍兴地名)书中把欧冶子铸此五剑的场面描写得神乎其神,但此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古代宝剑无出其右,则是业界的共识。
。青铜镜起源于夏商周的青铜时代,原本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生活用品。由于它的背面装饰有精美的花纹与图案,也就成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它见证历史,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春秋战国以后,越国铸剑名匠的传人从铸剑行业中转移出来,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应用到审美领域中,继续施展他们的才华,从而使古越大地上绽放出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的又一朵奇葩――会稽铜镜。
会稽铜镜即越式青铜镜,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战国时期,越式铜镜已经非常精美。在绍兴城郊西施山遗址出土的一面战国时期的镂空风纹青铜镜,是绍兴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战国复合型青铜镜。此镜背面纹饰竟然是镂空装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从“古越三绝”到“绍兴三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