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音乐美学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 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 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技巧论);
(3) 脆一一论手指与手腕力度的灵活和弹性(技巧论);
(4) 滑一一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5) 高 论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意境论);
(6) 洁一一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7) 清一一论平和洁净的环境、心境、乐器等条件在操缦时的重要(意境论); ⑻虚——论“心静”与“声虚”内外因素配合的重要隱境论);
⑼幽一一论琴音之幽雅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品德论);
(10) 奇一一论雅淡琴乐之奇特处乃在於吟逗等装饰性之指法和乐句起承转合间变化 之处理(表现论);
(11) 古一一论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风格论);
(12) 澹一一论琴音雅淡的本质(风格论);
(13) 中一一论偏之弊处以言中声之妙(表现论);
(14) 和——论和之本质在於技巧之无过不及(本质论);
(15) 疾——中论指法徐疾之处理(兼论技巧与意境);
(16) 除——论指法舒徐之变化(本质论)。
综合此十六个提纲,可将其内容的描述作不同的组合。总的来说,还是著重於风 格、意境、道德和技巧几方面。属於较抽象意境的描述者有高、清、虚等;论琴的表 演技巧老有脆、松、轻、滑等;论琴品与人品者有洁、清、虚、幽等;论琴的风格者 有古、淡等。
十六法亦可组成四组: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第一组为外 在演奏风格的描述,第二、三组均为演奏时内在意境与曲韵表达的描述,第四组则为 演奏时对乐曲整体节奏速度均衡的要求。第一组之轻松脆滑除在此处言技巧外,亦为 论琴材九德之一“奇”的内容。奇所包含的特质为轻松脆滑,轻谓材轻,松谓声透, 脆谓声之清老(老,桐木也),滑谓声之泽润,近木材也。总的来说,十六法的提纲和 内容以抽象性、文学性和形象化的描述为多,实际配合技巧实践的理论少,故容易导 致偏向唯美形式主义。
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琴坛上重要人物徐上瀛,(953—1020)《琴 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思想的影响,写成了琴学最重要的论著《溪山琴况》 徐上瀛,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其《溪山琴况》见於《大还阁琴谱》。其中二十 四况的提纲和内涵简析如下:
和——论调弦、吟揉、音意等之和(兼论本质与技巧);
静一一论琴音之简静在于调气与练指(兼论品格修养与风格之配合);
清——提出贞静宏远为琴度之内涵,并指出气候在演奏中之重要(兼论本质与技巧);
远 论想象及弦外之音的意境(意境论);
古一一论琴音雅俗之辨(形式与风格论);
澹一一论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论);
恬——论恬之为君子之质和有德之养(趣味论);
逸一一论琴音之超逸实来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与修养论);
雅一一论琴之雅得於静远澹逸而不媚俗(风格论);
丽——论琴音丽与媚之别在于古淡与妖冶(风格论):
亮一一论琴音之亮得自左右手所发清实的金石之响(音色论);
采一一论琴音之采得之於几经锻炼後指下之神气(音色论);
洁一一论琴音之意趣实得之於修指之严净(境界论);
润一一论琴音之中和温
古琴的音乐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