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探讨
麻醉要点
良好镇静,小儿躁动可造成取异物困难,反复多次置入支气管镜可造成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加重气管、支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梗阻
下颌松弛
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与术者共用气道,呼吸管理难度大。
小儿氧储备少,耐缺氧能力差,增加手术难度。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缺氧
异物吸入后,呼吸道阻塞,粘膜水肿,呛咳、呼吸困难、恐惧,且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共用气道,使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以至呼吸、循环功能明显紊乱。主要表现为明显缺氧紫绀,心率加快。术中如SpO2高于90%则无需处理,如果低于90%则需暂停手术, 应立即将支气管镜退至总气管,充分供氧,必要时采用麻醉机控制或辅助呼吸,保证机体氧供。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喉痉挛
术中由于麻醉过浅,患儿则会因异物尚未取出或气管镜在气管内的刺激,使呼吸变得更为急促,心率增快,发生呛咳、喉痉挛。如若发生,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加深麻醉,并面罩加压给氧,同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喉水肿
发生喉水肿的原因主要是手术操作刺激太剧烈或操作时间过长。凡取出异物超过30min以上者,均有喉及声门下粘膜水肿的可能。
术者置入气管镜时动作应轻柔,术中尽早应用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吸净分泌物,面罩吸氧,留手术室观察,待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满意,吸入空气SPO2能维持在正常范围(≧95%)方可离开手术室,送返病房应及时治疗,给予激素静脉注射。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心跳呼吸停止
由于缺氧导致迷走神经的应急反应性增高,在咽喉、气管遇到刺激时,易激发反射性的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在置镜前尽量充分供氧,以提高机体对置镜或操作所致缺氧的耐受性。
文献介绍 1
一般资料患儿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岁,体重12~26 kg,ASAⅠ~Ⅱ级36例,Ⅲ级4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及呼吸困难,X片示肺不张10例。
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7 mg/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 mg/kg,芬太尼2 μg/kg静注,用1%利多卡因通过喉麻管喷喉部及气管内,置镜后用国产KR-Ⅱ型高频呼吸机连接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 MPa,频率100 次/分,吸呼比1∶。~ mg/kg,芬太尼 2 μg/kg;B组:用氯胺酮2 mg/kg静注,置镜后用KR-Ⅱ型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设置同A组,术中患儿出现肢动时加用氯胺酮1 mg/kg。 mg/kg。
测定入室前、诱导时、置镜时、支气管内异物取出时、退镜时及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②术毕时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随机各取10例;③苏醒时间(退镜至哭闹苏醒);④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呛咳屏气,发绀,呼吸暂停,心跳骤停,呕吐,分泌物增多,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在置镜、异物取出时两组HR、MAP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给予加深麻醉后均降低。
两组间HR、MAP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B组升高更明显。
面罩给氧和高频通气后,两组SpO2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均无二氧化碳蓄积及酸中毒(P>)。
苏醒时间A组18± min,明显短于B组(112± min),有显著差异(P<)
B组(呛咳8例,发绀5例,呼吸暂停4例,呕吐5例)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呛咳2例,发绀1例,呼吸暂停1例,呕吐1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B组1例出现心脏骤停,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面罩加压给氧,情况改善后将异物取出,术后痊愈出院。两组均无喉头水肿和支气管痉挛发生。
文献介绍 2
一般资料:4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年龄(13±)个月,体重(9±)kg,术前SpO2(91±)%。B组20例,年龄(14±)个月,体重(10±)kg,术前SpO2(92±)%, mg/kg。
方法:两组患儿诱导前均给予氯胺酮3~4 mg/kg肌肉注射,入睡后进入手术室面罩吸氧,SpO2达98%以上。 mg/kg,r-羟基丁酸钠80 mg/kg, 芬太尼1~2 ug/kg或氯胺酮1~2 mg/kg,保持自主呼吸,A组置镜后通过气管镜侧壁孔给氧3~5 ml/min,B组同样方法诱导后通过气管镜侧壁孔连接Rees呼吸回路,当呼吸慢或SpO2下降时行辅助呼吸。
气管异物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