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大全
第 一 册
画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本课有一幅经过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 李白(唐)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1127~1206)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第 六 册
咏柳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人。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春日 朱熹(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乞巧 林杰(唐代)林杰,字智周,闽人。幼而秀异,六岁赋诗,援笔立成,唐扶见而赏之。又精琴棋草隶,举神童。年十七卒。诗二首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第 七 册
题西林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701—762)
小学语文古诗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