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蜀相》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蜀相》教案
这是《蜀相》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的
  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教学《蜀相》教案
这是《蜀相》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的
  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生平提示: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假如说李白的一生充溢着浪漫的生活色调,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理想,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终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很多反映战乱年头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照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终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闻相比,的确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许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如同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二、诗歌分析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宗明义,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
  诗的一起先作者以设问提起,似乎凭空高歌,飘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锦官城外的地方!紧接着他写下了祠堂内部的荒芜景色。满院的绿草衬托着台阶,黄鹂在浓荫密叶中发出宛转的鸣叫,却空无人观赏。景色的描写中灌注着感物思人的心情,为下面转写人事作了过渡。
  五、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功绩;诗

《蜀相》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