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球的运动4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六、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N
S
二分日, 全球
六、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N
S
二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春分
昼夜等长
秋分
昼夜等长
夏至
昼最长
冬至
昼最短
昼渐长,昼 >夜
昼渐短,昼 >夜
昼渐长,昼 <夜
昼渐短,昼 <夜
规律总结(以北半球为例):
注意:昼夜长短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一方向移动,哪一半球昼变长.
A
C
12
B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的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随纬度变化
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由直射点向
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直射一次
探究1: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房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分析比较成都、北京两地楼间距的大小。
探究2:太阳能热水器如何提高利用效率?
我国某城市(80ºE、40ºN),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利用率,不同季节热水器接收板与地面的夹角不同,分析回答:
2、冬至日时,接受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1、夏至日时,接受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16º34’
63º26’
H
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夏季比冬季气温高、中午比早晚气温高
读图分析:
分析同量(Q)的太阳辐射能垂直照射(EA)在水平面上和斜射(EB)在水平面上,相同时间单位面积上所得的热量的大小。
EA

Q
a2
EB

Q
ab
ab
a2

EA
EB

结论:太阳高度角决定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四季更替
黄赤交角大小不变
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
季节变化
五带划分
太阳辐射季节变化
太阳辐射纬度变化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八、四季的更替
春分日
23º26‘N
23º26‘S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气候四季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八、四季的更替
九、五带的划分
探究讨论:
(2)如果若黄赤交角增大为2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
(1)黄赤交角为0°,地球上是否会产生四季?
2、6月2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短的是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D、哈尔滨
3、我国教师节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已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
B、南半球昼渐短,但昼长于夜
C、太阳直射点已在赤道北侧,赤道上昼长于夜
D、30°N比30°S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4、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时
A、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 30°N与30°S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5、下列自然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经度不同而地方时不同
C.极地地区有时出现极光现象
D.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的运动4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1.36 MB
  • 时间2022-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