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宏观调控背景
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类型
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的主要特征
政策搭配效果
第一: .
宏观调控背景
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类型
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的主要特征
政策搭配效果
第一阶段
(1978-1981)
实施新“跃进”,造成投资激增,通货膨胀,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双松双紧
以压缩基建投资为基本特点,目的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
调控急于求成,
导致基建投资负
增长,经济下滑
第二阶段
(1982-1986)
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改革,投资和消费迅速增长,经济过热
双紧双松
严控贷款规模,减少财政支出
调整不够彻底,
经济过热的根源
未能解除
第三阶段
(1987-1990)
投资增长,价格改革和工资上涨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政策宽松,造成经济形势恶化
双紧
利率、准备金比率上调,控制贷款规模,压缩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未能实现
“软着陆”,市场疲软,经济下滑
第四阶段
(1991-1996)
1992年邓小平
南行讲话后,经
济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过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双松双紧
利率上调,控制基础货币投放,调整信贷结构,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1996年国民经
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第五阶段
(1997-2002)
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卜滑,通货紧缩出现
双松
中央银行扩大基
础货币投放量;
财政增发国债,
提高出口退税率
阻止了经济严重下滑,但物价水平逐渐上升
第六阶段
(2003-2008上半年)
社会投资不断增长,食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双紧
利率、准备金率上调,减少出口退税
短期内通货膨胀被遏制,但经济出现下滑
第七阶段(2008下半年至2009)
受美国金融危机
影响,全球
宏观调控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