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肺结核知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肺结核知识 1 肺结核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菌, 下同) 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 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发生结核病 800 ~ 1000 万,每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于结核病, 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 1993 年 WHO 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病原学结核菌属分枝杆菌,于 1882 年由德国微生物学家 Robert Koch 发现。在显微镜下,结核菌为细长稍弯曲或直的杆菌, 大小为( ~ μm) x(1~4 μ m) 。单个散在,呈V、Y形, 或条索状、短链状排列。结核菌是专性需氧菌, 生长很缓慢, 在固体培养基上, 结核菌增代时间为 18~20h ,培养时间需 8 天以上至 8 周。在大部分培养基上菌落呈粗糙型。具有抗酸和抗酸性酒精脱色的特点, 故又称之为抗酸杆菌。结核菌实际上包括人型、牛型、鼠型和非洲型, 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其中人型、牛型和非洲型为致病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或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 其中尤以是涂阳肺结核的传染性为强。二、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 会形成以单个结核菌为核心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 从而感染新的宿主。此外, 患者咳嗽排出的结核菌干燥后附着在尘土上, 形成带菌尘埃, 亦可侵入人体形成感染。经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的传播极少见。三、易感人群: 糖尿病、矽肺、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皮质激素者易伴发结核病, 生活贫困、居住条件差、以及营养不良是经济落后社会中人群结核病高发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除病原体、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外, 宿主遗传因素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个体对结核病易感性或抗性的差异与宿主某些基因相关。现已筛选出多种人的结核病相关候选基因, 例如三类 HLA 基因区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以Ⅱ类基因为多; 在非洲和亚洲人群中的研究表明人类 SLC11A1 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所以, 并非所有传染源接触者都可能被感染, 被感染者也并不一定都发病。发病机制结核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结核菌不像许多细菌有内毒素, 外毒素, 不存在能防止吞噬作用的荚膜, 以及与致病能力相关联的细胞外侵袭性酶类。其毒力基础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其菌体的成分有关。其他类脂质如硫脂质也与结核菌的毒力有关, 它不仅增加了索状因子的毒性, 且抑制溶酶体——吞噬体的融合, 促进结核菌在巨噬细胞内的生长繁殖。磷脂能够刺激机体内单核细胞的增殖、类上皮细胞化、朗汉斯巨细胞的形成。蜡质 D 是分枝菌酸阿糖阗乳聚糖和粘肽相结合的复合物, 具有佐剂活性, 刺激机体能产生免疫球蛋白, 对结核性干酪病灶的液化、坏死、溶解和空洞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除了以上类脂质成分外,多糖类物质是结核菌细胞中的重要组成物质, 多糖类物质在和其他物质共存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对机体的生物学活性效应。多糖是结核菌菌体完全抗原的重要组成成分, 具有佐剂活性作用, 能对机体引起嗜中性多核白细胞的化学性趋向反应。结核菌的菌体蛋白是以结合形式存在于菌细胞内, 是完全抗原, 参与机体对结核菌素的反应。发病过程肺结核知识 2 Dannenberg 等将结核菌感染和发病的生物学过程可分为起始期、T 细胞反应期、共生期和细胞外繁殖传播期。侵入呼吸道的结核菌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存活和复制, 便扩散至邻近非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和形成早期感染灶。否则若被杀灭, 则不留任何局部证据。在T 细胞反应期, 结核菌在巨噬细胞内的最初生长, 形成中心呈固态干酪坏死的结核灶, 它能限制结核菌继续复制。由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cell mediated immunity , CMI )和迟发性变态反应( delay type hyperensitivity , DTH )在此形成,从而对结核病发病、演变及转归产生决定性影响。大多数感染者发展至 T 细胞反应期, 仅少数发生原发性结核病。大部分感染者结核菌可以持续存活, 细菌与宿主处于共生状态。纤维包裹的坏死灶干酪性中央部位被认为是持续存在的主要场所。低氧、低 pH 和抑制性脂肪酸的存在使细菌不能增殖。宿主的免疫机制亦是抑制细菌增殖的重要因素, 免疫损害便可引起受抑制结核菌的重新活动和增殖,大量结核菌从液化干酪灶释放形成播散。病理改变人体免疫力及变态

肺结核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166 KB
  • 时间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