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武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 双方斗争的手段与过程,以感受传主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对文章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以及文章情感内涵的分析与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出具有坚贞的民族气节的爱国者形象。紧紧围绕苏武坚守志节这一中心,作者选取卫律逼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典型事件,在事件中表现人物的操守。比如在举剑欲刺苏武, “武不动”,以言辞逼降, “武不应”;而在北海极为艰难的处境下,苏武仍“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并且面对卫律的逼降,苏武痛骂其背叛行为,而和李陵的对话又能义正词严地击中对方的要害,人物的语言颇为有力,凛然不可侵犯。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苏武的形象特征:坚贞勇敢、宁死不屈,对祖国深挚的眷恋和忠诚都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学情分析】《苏武传》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阅读能力远未过关,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都还未到位。好在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另外,苏武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得当,学生还是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此前,他们已学习过篇幅更长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对《苏武传》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教法上,我的构想是文意自主疏通加形象比较探究,按课时定准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课文注释,读懂文章,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2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分析。【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第一课时导入孔子云: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 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提问:你知道关于气节的名句吗? 聆听,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文本明确目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课件,抢答赛开始。(1) 通假字(2) 古今异义的字(3) 词类活用(4) 句式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2、概括文章的思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信息回答学生齐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既检测学生的重点知识,又为后面的讨论创设了必要的氛围 3 疏通文字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汉书》是我叙了自汉高祖元
苏武传_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