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法院审判流程.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中的几个问题_法院审判流程
摘 要 审判流程管理是对案件在人民法院的流转过程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的审判管理权运行模式。本文着重分析立案、分案、法官职业化在审判流程管理高。从11016年全国法院立案工作座谈会起,立案庭除了负责统一立案外,还负责排定案件、审前准备、审限跟踪等审判管理性职能,负责对审判活动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组织、协调、监督与控制。至此,法院审判流程管理开始呈现一种全新模式—大立案模式。②
  然而大立案模式中排期机械、庭审法官从审前准备完全隔离、案件重复开庭多、案件流转繁琐、工作互相扯皮等缺陷逐渐暴露。一些法院开始了对“大立案”模式的改革,即审前准备工作不由立案庭统一承担,而是纳入到相应审判业务庭,置于庭审法官的直接指挥之下。与大立案模式相比,立案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大为缩减,称为小立案模式。
  笔者赞同“小立案”的模式,由立案庭进行立案、分案,由在法官指导下的法官助理完成审前准备等辅助工作。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以天津市为例,所有法院审理的案件统一录入计算机网络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案件处理的每一步都要录入系统,由系统自动计算审限,如果申请延迟、管辖权异议录入后审限就能中止,系统自动完成审限管理。也就意味着,现在立案庭的审限监督功能也被现代化电子系统“减负”,人民法院的审判流程管理正趋于数字化、科技化。但是数字化并不能取代审判流程管理的全部内容,它只是节省了审限管理的人力物力,是推动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规范、效率、公开进行的有力因素之一,其他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仍需要由立案庭负责。










  2 立案——兼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由立案庭负责审判流程管理意味着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立案庭除了原来审查立案、接待信访等职责还要负责审判流程管理工作。③由此,导致了目前立案庭的“怪现象”:一是,立案庭对收入的案件按照案件性质进行分类后,对各类案件进行编号,然后随机将案件分配给法官。笔者在T市B区法院了解到,立案庭对行政案件进行编号后即进行分配,如B行初101-107号案件分给X法官;108-114号案件分给Y法官,以后的事项均由法官自己负责。此处,立案庭不分案件繁简、不论法官能力与专长,只管把收入的案件分发下去,有点像以前医院的门诊,挂号时医院还要问患者自己患了什么病。另一种现象是,由立案庭负责从立案、分案排期、庭前调解、证据交换等庭前准备活动一直到案件质量评查等,甚至还包括与审判流程管理毫不相干的车辆管理、文书校对等都要负责。什么都管的结果就是什么也管不了也管不好,目前我国审判流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两种现象中可见一斑。立案作为审判活动的源头,其重要性自不言待,而审判流程管理改革赋予立案庭的新“地位”正在挑战着其传统职能,“立审分离”对传统模式下的立案审查的“矫正”似乎也影响着我国审判制度的发展。

第 4

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法院审判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ibai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6-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