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历史: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简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历史刚刚迈入21世纪之际,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是历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现实需要的不同,回顾和总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而现代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有一些机会为进一步进展文明争得并不非常寻常的条件”,“毫无出路的境况十倍地增加了工农的力气,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制造进展文明的基本条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肯定的文化水平”,我们“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肯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②。列宁的这段论述对于历史地熟悉十月革命的意义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因此,十月革命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别状况下,面临现代化严峻受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动文明进一步进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就可以看出,十月革命的宏大意义在于它通过在俄国这块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4
在20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些落后国家难以根据资本主义模式达到富强的目的,纷纷选择了社会主义模式,使得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跃出了一国的范围。
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的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推动现代化。能否把握这个中心,关系到社会主义模式能否存在下去的根本问题。圆满的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没有熟悉到苏联社会主义的特别性,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进入最终灭亡的总危机阶段,转变了列宁时期极其有益的探究,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导致苏联的剧变。
6
可喜的是,中理论的指导下,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明确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不断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供应了珍贵的阅历。
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还表现在新兴独立国家的探究上。亚、非、拉地区的大多数国家独立以后,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们所走的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完全仿效重复欧美国家,在进展战略、国家干预等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有很大不同的传导性现代化,或者说赶超现代化的模式,其中东亚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赶超模式本身也不是单一的,内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进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又是多样的,各个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依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进展道路。
四、现代化进入新的高级阶段
生产力是现代化最根本的动力,也是衡量现代化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生产力的进展,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也引起现代化进展的阶段性变化。同时,生产力的进展必定引起社会全方位的适应性变化,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因此,现代化是生产力推动下的全面社会变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6
现代化从16世纪开头启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由此带动了整个社会结构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将人类文明的进程大大地向前推动。尽管如此,和20世纪的现代化水平相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或许只能算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初级阶段。
20世纪现代化呈现出以加速度进展的趋势,它的进展水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经受了两次巨大变革:其次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次次科技革命虽然兴起于19世纪末期,但它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是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以至有人称20世纪20年月奠定了现代人生活的基础。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至今方兴未艾。当前,又兴起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虽然对它作出全面的论断为时尚早,但它已经显露出对生产力进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全面的深刻的影响。
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煤炭业、钢铁业、纺织业等,进入20世纪后,先是电力、汽车、化工、航空等部门,后是计算机、航天、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部门兴起,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再转向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增大,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8
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社会结构的变化。全部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都经受过或正在经受着农业人口削减、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增加的过程。由于社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者削减,世纪之初为数尚
世界历史: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简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