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昆虫鉴别技术
第一节 昆虫的特征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二、昆虫的特征
编辑课件
(一)昆虫具有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1.体躯分节
2.外骨骼;
3.成对的分节附肢; 4.体腔即为血腔5.腹神经, 现已普遍被昆虫学者所采用。假想脉序的翅脉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 它们各有一定的名称和缩写方法。
编辑课件
假想脉序
编辑课件
翅的连锁器
编辑课件
三、昆虫的腹部
(一)构造:
9 ~11 节组成
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背板,腹板, 侧膜
节与节间有节间膜相连。
编辑课件
(二)腹部的附肢
(1) 外生殖器。
雌性外生殖器——— 产卵器, 位于腹部第8 、9节的腹面, 由3 对产卵瓣组成, 第1 对称腹产卵瓣, 第2 对称内产卵瓣, 第3 对称背产卵瓣。生殖孔开口于第8 、9 腹节之间。
编辑课件
(1) 外生殖器
产卵器有很多变化:
蝗虫的产卵器短小呈瓣状;
蟋蟀的产卵器剑状;
姬蜂的产卵器细长, 有的可为体长的数倍;
蜜蜂的产卵器则特化为螫针;
在植物组织内产卵的昆虫, 其产卵器往往成锯齿状(如叶蜂和蓟马)或为刀状(如蝉、叶蝉);
有些昆虫如蝶、蛾类、蝇类和甲虫, 它们的腹末几节逐渐变细, 互相套叠, 可以伸缩, 形成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
编辑课件
昆虫雌性外生殖器构造1.雌虫产卵器 2.雌天牛的伪产卵器
编辑课件
大青叶蝉产卵
锯状产卵器
编辑课件
蛾产卵
伪产卵器
编辑课件
蜜蜂的产卵器变异
螯针
编辑课件
雄性外生殖器
称交配器或称交尾器。
主要包括一个阳茎和一对抱握器。
每一种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在分类上常作为最后鉴别种类的重要依据。
编辑课件
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构造1.侧面观 2.后面观
编辑课件
(2) 尾须
为着生于腹部第11 节两侧的一对须状物,分节或不分节,长短不一, 具有感觉作用。
编辑课件
(3)幼虫的腹足
编辑课件
蛾与叶蜂的腹足
编辑课件
第三节 昆虫的各虫态
一、昆虫的变态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体积增大,同时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的类型:
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编辑课件
主要变态类型A.不完全变态(蝽) B.完全变态(蛾)
编辑课件
三、昆虫各虫期的特征
(一)卵
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卵孵化所经过的时期。
卵的构造
卵的大小、形状
产卵方式
编辑课件
昆虫卵的形状
1.长茄形(飞虱)2.袋形(三点盲蝽)3.半球形(小地老虎)4.长卵形(蝗虫)
5.球形(甘薯天蛾)6.篓形(棉金刚钻)7.椭圆形(蝼蛄)8.椭圆形(大黑鳃
金龟)9.馒头形(棉铃虫)10.长椭圆形(棉蚜)11.长椭圆形(豆芫菁)
12.肾形(棉蓟马)13.有柄形(草蛉)14.被有绒毛的椭圆形
卵块(三化螟)15.桶形(蝽蟓)16.双辫形(豌豆象)
编辑课件
日本球坚蚧体内的卵
编辑课件
梨小的卵/瓢虫的卵
编辑课件
草蛉的卵
编辑课件
(二)幼虫期
当胚胎发育完成以后, 昆虫的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叫孵化。
蝴蝶幼虫孵化过程
编辑课件
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到出现成虫特征(不完全变态类变成成虫, 或完全变态类化蛹) 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 都可称为幼虫期。
在昆虫的发育史中, 幼虫期的明显特点是大量取食和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由于幼虫期是大量取食的阶段, 所以很多农林害虫的危害期都是幼虫期, 因而常常也是防治的重点虫期。
编辑课件
1、生长与脱皮
编辑课件
虫龄
每脱一次皮,虫体就显著增大, 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从卵孵化出到第一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一龄期, 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一龄幼虫(或1 龄虫、初孵幼虫); 第一次与第二次脱皮之间的时期为第二龄期, 这时的幼虫称为第二龄幼虫(或2 龄虫), 以此类推, 最后一龄幼虫又称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
编辑课件
由于头壳在同一龄期中, 几乎是不生长的, 因此在实践中识别虫龄, 根据头壳大小进行识别比较准确。而体长因在同一龄期内生长变化较大, 而很难作为依据。
编辑课件
例如, mm, mm,﹕=:
第5龄头宽:;
第4龄头宽:×=(mm);
第3龄头宽:×=(mm), m
《昆虫基础相似课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