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妨为己
应奇 《中华读书报》(2014年10月29日 19版)
《为己之读》,王志毅著,海豚出版社2014年9月,
寒窗苦读二十载,接下来又是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一一读书、教书、访书、写书、译书、 还有编书,总读书何妨为己
应奇 《中华读书报》(2014年10月29日 19版)
《为己之读》,王志毅著,海豚出版社2014年9月,
寒窗苦读二十载,接下来又是近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一一读书、教书、访书、写书、译书、 还有编书,总之是离不开一个“书”字。我所认识和交道的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编辑朋友大 概不下几十位。比较起来,我和王志毅编辑的相识算是相对晚近的,其实并不算很熟。所以 真是要感谢他的新著《为己之读》,我对他的“感性认识”之网上才算是有了些许“理性认 识”的确凿之点,甚至发现除了书,我们也不无同好之处,例如我刚拿到书随手翻翻时,就 见他在《走向黄金时代的电视剧》一文中大事表彰《铁齿铜牙纪晓岚》,这可算是说到我的
心坎里去了。
志毅这本书是他在编书之余忙里偷闲地从事笔墨生涯的局部记录。作为一个出版人,他 自律甚严,颇有敬惜字纸之古风,并未把自己以往的文字一股脑儿地打包收集进去。从已有 的文章看,志毅关注的领域其实颇为广泛,这些文字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如他在序言中自陈
的,主要与阅读有关。读书有得,形诸笔端,这本是正常不过的事。而形成的文字要有比较 一贯的想法和旨趣,则与这个作者的学养、阅历和眼光有关。在这一点上,志毅的经济学素 养对他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我于经济学是十足的外行,不过我总是觉得,贯穿这本书的那种 清明的理性精神甚或要言不烦的说理风格都一定与这种素养有莫大的关系。
难能可贵的是,志毅自有他的文化关切,只不过这种关切并没有衍生为理论家的虚套和 文人的絮叨,而是呈现为一种虽然具体务实却仍然灌注着理想情怀的真切洞见。例如在评论 到《商业文化礼赞》的作者考恩教授在大众文化问题上面对左翼批评家和保守主义的两面夹 击时,志毅引申道:“割裂文明与外界的关系,一味坚守所谓的'伟大传统',最终只能伤 害文明自身。”又如在评论到国内某位作者对黄仁宇“大历史观”的批评时,一方面引经据 典地呈现问题的更复杂面相,另一方面从书评“伦理”的角度,对如何“知人论世”作了较 为切实的尝试。再如在谈到汪丁丁教授的“宽带写作”时,严肃地讨论了所谓“重建学科意 义上的判断力”,指出,如果这种“判断力”依赖于学科分工条件下“预先承认了(的)既 有学科的评价”,那么这种“在既有框架下寻找可为我所用的知识”的“企图”就会错失“如 何运用现有学科训练来培养关于'权威性'的判断力。”而“在问题缺位的情况下,知识的 铺陈除了炫耀之外,到底还有什么作用? ”
志毅的书有相当篇幅是关于香港电影的评论,序言中还特别强调了香港电影与他的成长 经历颇深的影响和关联,因此这些文字“有真实的感情在里面”。除了李连杰的《黄飞鸿》, 我几乎都没有看过志毅所评论的其他香港电影,不过我对他的这番陈词倒是颇能理解甚或共 鸣和同感的。每个人的成长经验中都会有他独特的内容,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我所生活的 家乡越剧还是很流行,乡间经常会有些大大小小的演出,我周围的不少人,包括我的母亲有
时也会哼上几句,于是我的那一段成长经验就自然地与现在的某些“智识人”
读书何妨为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