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编写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旨在有目 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编写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旨在有目 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 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 的任务:
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 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 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 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 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 丽的思想理念。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 分工:
本课程通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志 愿服务精神为核心加强劳动观理论教育,在学习理论时,加入主题演 讲“我对劳动的看法”、劳动作品展示实践环节,加强劳动实践教学, 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出发, 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养。
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先修课程:立足时代,感悟劳动精神;奋斗一线,弘扬劳模精神; 精雕细琢,传承工匠精神;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
后修课程:学有所用,培育创新精神;快乐奉献,投身志愿服务; 防患未然,确保劳动安全;劳动作品展示。
二、指导思想
根据《X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 年3月20日)、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 材〔2020〕4 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
(教职成〔2020〕7号)、《X省民办学校规范达标计划和品牌提升 计划(2019—2022 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以实用 为原则,够用为尺度制定本实训手册。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部分:立足时代,感悟劳动精神;奋斗一线,弘扬劳模
精神;精雕细琢,传承工匠精神;学有所用,培育创新精神;快乐奉 献,投身志愿服务;防患未然,确保劳动安全。
实践教学部分: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劳动作品展示。
教学要求
基本知识、技能要求: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等。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 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 代精神。
提升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 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 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 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 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最新大学劳动教育教材编写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