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 2010040759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浅论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学生谭明莉指导教师刘中文教授年级 2010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学院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论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学生姓名谭明莉指导教师刘中文年级 2010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 2013 年 12月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 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 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 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我所学习过的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有很多人最后的写作倾向或者生活倾向都趋于隐居方面,所以我选择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来论述,希望在论述的过程中找到这种情怀的原因、根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目的在于给以后研究孟浩然诗歌的学者一些借鉴。对于学习孟浩然诗歌的学者来说也会提供一个方向。于我本身而言,对于提升我的文学研究深度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以后的文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的很多期刊杂志上都研究过孟浩然的孤独情怀,例如有学者研究《孟浩然的性格与人生悲剧的关系》,还有的学者也从孟浩然的性格与襄阳的关系入手来研究。看来国内的学者已经从探讨孟浩然诗歌中的山水情怀转向探究孟浩然的性格与其人生的关系上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所以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阅读孟浩然的诗歌。所以,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孟浩然年谱》,然后结合《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孟浩然的诗歌进行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找出孟浩然在哪些诗歌中体现了孤独情怀,孟浩然的孤独情怀与他的家乡的关系以及产生孤独情怀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大量的阅读,然后筛选与孤独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有关学术上的问题我找了像《唐诗杂论》,《孟浩然诗集续》等文章,问题就随之解决了。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3 年12月10日—— 2014 年1月10日,选题并开题 2014 年1月10日—— 2014 年3月10日,收集材料,写作提纲并一稿 2014 年3月10日—— 2014 年4月20日,二稿、三稿 2014 年4月30日前,定稿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孟浩然诗集续》 《唐诗杂论》 3. 朱润东《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4. 刘文刚: 《孟浩然年谱》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KI 网站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 ____________ 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字) 年月院(系)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 院(系)主任(签字) 年月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浅论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学生谭明莉指导教师刘中文教授年级 2010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学院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年5月浅论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谭明莉摘要: 孤独,是几千年来引发人类无限思考的哲学问题,映射于中国文人,这种“孤独”可以形成一种情怀。孟浩然诗歌当中不乏表现自我的作品, 这可以从孟浩然的好友李白等人的诗歌和《孟浩然年谱》所写的诗歌中找到答案。然而孟浩然的孤独又不是无从谈起的,从这些作品中, 不难看出诗人的魂有归处, 而这个归处, 正是其魂的来源——襄阳,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就以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闻一多的《唐诗杂论》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孟浩然的诗歌中去解释孟浩诗歌中的孤独与襄阳的关系。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孟浩然的孤独情怀与他“出仕”和“入仕”的矛盾的关系, 论述依据为《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孟浩然的诗歌和王维的诗歌。关键词: 孟浩然孤独出处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 孟浩然绽放着独特的光辉。孟浩然的独特, 一方面体现在孟诗格调的高古和意境的浑融上, 对盛唐诗人乃至后世诗人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 更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他是唐朝诗坛乃至中国诗坛上少有的“未禄于代”[1], 而以隐名于世的文人。与孟浩然交好的盛唐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中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2] 这是李白心中孟浩然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很多读者心中孟浩然应有的形象——隐逸倜傥,飘然出世的文学逸士。“孤独情怀”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坛中缠绕着文人的问题, 那么, 孟浩然一直都是心甘情愿的过着隐逸生活吗?换句话说,孟诗中是否也存在着“孤独情怀”呢? 事实上,孟诗尤其是山水诗中饱含诗人寂寞之情的例子不胜枚举,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
浅论孟浩然诗中的孤独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