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有@高考资源网-1- 诸城一中 2012 届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I卷( 选择题) 和第 II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 I卷1至4 页,第 II卷5至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I卷( 选择题,共 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 B) 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 " 长官都是最高统治者任免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不相上下)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 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 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 各部职责分明,提高效力 3. 中国古代始终以农业立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 A. 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 B. 改进生产工具,降低生产成本 C. 精工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因地制宜,坚持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4. 《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警子孙以偿债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 脆弱性 B. 自足性 C. 顽强性 D. 封闭性 5. 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 A. 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 B. 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 C. 拥有土地多少不同 D. 经营方式不同 6.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 恣铲除,百万磳田( 即山田) 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 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B. 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C. 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D. 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7. 董仲舒指出, 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 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有@高考资源网-2- 8. 下图是清前期《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对该图的解读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 出现了农村集市 B. 坊、市分置 C.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D. 商业市镇兴盛 9. 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据此判断, 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
诸城一中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