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后安然时代的审计目标
美国自2021年10月消失了安稳会计造假案之后,2021年又相继消失了施乐、世通等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大事,并导致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退出审计市场。这一系列大事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念,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于私利而有意忽视)经济交易的实质,从而丢失基本的会计职业推断要求。安稳公司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于应予合并的特别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的财务报表未予合并,结果掩盖了巨额负债和亏损,虚增了公司利润和资产。依据美国GAAP的规定,假如在特别目的实体中独立全部者拥有总资产的3%以上,再辅以相应的“掌握”推断,该特别目的实体的财务报表就可以不予合并。安稳公司就是钻了这一规章的空子,而未将存在巨额亏损和负债的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范围,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现行审计目标上来说,安稳公司的做法是合法的,由于它的财务报表符合真实性、公允性。而假如安稳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会计造假目的,有意掩藏相关的会计资料或者供应给外部审计人员虚假的会计资料,那么假如审计人员对安稳公司审计过程中通过了对内部掌握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很简单认为安稳供应的会计资料是真实的,从而简略了实质性测试程序,结果最终导致了审计失败。
3. 现行审计目标缺陷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我们都看到将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弊查错作为审计目标,这与社会公众的期望有很大的偏差。
6
首先,会计规章滞后于经济交易的事实,这在肯定程度上减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其次,内部掌握制度在肯定程度上无法有效监督高级管理部门涉足的欺诈活动,使得审计人员揭露欺诈实际上很不现实;最终,现有的审计目标将目光只局限于财务信息的审查,同时假设公司内部掌握制度是完善的(只有未通过符合性测试时,审计人员才会仓促增加实质性测试内容来纠错查弊),当企业的造假行为向财务信息的源头扩展(从原始交易、原始凭证开头进行流程化的会计造假),那么审计人员就很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
因此,现行审计目标很难达到社会公众期望的要求。公众不仅期望审计人员能够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能够揭弊查错,而且还盼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国际审计准则260号指出:“企业需要一个能够保证董事会对包括财务报告在内的公司事务进行独立于管理层的客观推断的治理结构”。董事会作为代表投资者利益的常设机构,有责任对管理层的经营绩效进行衡量,对管理层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这样做的结果,保障了公司经营状况能够至置有效监督之下,降低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价值,而且也提高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念。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既然如此,投资者自然盼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能够对公司治理结构予以应有的关注。“外部审计人员虽然没有对公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但是他们在审验公司治理之财务信息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现在审计人员还没有将自己的责任扩大到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层面上,而是局限于公司财务信息上,但是公众却已经要求审计人员能够鉴证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必需能够从外部审计人员手中取得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合理性的鉴证。”
7
三、后安稳时代的审计目标
笔者认为后安稳时代的审计目标应当是“在鉴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揭弊查错”可以作为鉴证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一个子目标。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需首先端详公司治理结构——看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这是保证整个审计过程胜利的基础。我们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审计过程中,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上的审计风险将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主要审计风险。
青木昌彦、钱颖一提出公司治理包括:(1)如何配置和行使掌握权;(2)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3)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公司的治理结构担负着优化配置和行使公司掌握权,完善公司财务信息传递流程等工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支配的互补性质,选择一种结构来减低代理人成本和防止内部人掌握,增加公司价值,审计人员也可以;相反,一个差的公司治理无法有效掌握和监督代理人行为,导致昂扬的托付-代理成本,管理层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审计人员发觉舞弊的可能性由于内部掌握的弱化而增大,从而审计风险成倍增加。
因此,后安稳时代的审计人员必需首先关注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并且首先关注究竟是实质有效还是形式有效?由于一个公司它的治理结构图或许画出来特别完善、有效率,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可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比如,独立董事的花瓶化现象:从经济学上说,独立董事越是出名气,就越会看重自己的声誉,从而会乐观参加公司的监督治理活动
后安然时代的审计目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