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与私立武汉中学
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筹办私立武汉中学,是董必武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新路后所办的第一件大事。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工作期间,以教书作职业掩护,传弟入学;教职员只拿低薪或不支薪;提倡白话文;允许男女生同校,女生可以和男生同班上课;学校成立学生会,班级成立班会,提倡学生自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而且倡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报纸书刊,关心国内外大事;注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校坐北朝南的五间房子中间的校政厅北墙上,有一副对联。右联是:“金石长不朽”,左联是:“丹青本无双”,横批是:“朴诚勇毅”。后来,董必武为武汉中学题写了“朴诚勇毅干革命”七个字。他解释说:武汉中学过去的校训是:朴、诚、勇、毅。朴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坚持。这次我给你们加写三个字—“干革命”。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
中学开办后,董必武夜以继日把心血倾注在培育新人上。他精心挑选了《苛政猛于虎》《河伯娶妇》《孔雀东南飞》以及秋瑾的诗文、莫泊桑的小说、易卜生的话剧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诗文作为国文教材内容,培育和启迪学生。为了引导学生学习革命思想,董必武通过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设法为学生购买了《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湘江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书刊;指导学生创办了《武汉中学周刊》(不定期刊物),介绍新思想,发表反帝反封建、推动教育改革的文章,编写了《政治问答》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先后邀请李汉俊、钱介磐(钱亦石)、恽代英、刘子通、黄负生到校演讲社会主义问题,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他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親自为学生出作文题目,修改文稿,经常主动找学生们谈心,使学生在学业和思想上并进。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中学开办时,董必武要求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宿舍、庭院、食堂卫生都由学生自理。在私立武汉中学工作时,董必武先后在湖北女子师范、第一师范、启黄中学兼课,到这些学校讲课,无论路程多远,他都是以步代轿。他在外校教课每月有一二百元相当可观的收入,自己总是省吃俭用,身上常穿一件旧长衫,用的蚊帐是在日本留学时买的,却常为一些贫寒子弟缴纳学费,这种无声的教育深深感染着身边的青年。很多聆听过董必武教诲的学生,都尊称他为“董师”。
开创新的革命局面
私立武汉中学开学不久,1920年8月,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在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最初的7名成员中,就有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3人系私立武汉中学的教师。青年工作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董必武和陈潭秋在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了开展青年工作,立即积极地筹建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1月7日,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私立武汉中学正式成立,出席成立会议的有18人。董必武在会上指出:“新思想正向我们扑面涌来。”他鼓励青年投身新的运动,不要被庞大的封建反动势力所吓倒。他引用《国际歌》中“不要把我们看得分文不值”的歌词,鼓励青年增强信心、昂扬斗志。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努力下,私立武汉中学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湖北的红色中心和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6029DA17-CD8D-4566-801E-341BB7DFD02E
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任教时的住室
董必武与私立武汉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