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新后的使用条款将于 2012 年5月 25日生效。了解详情。楚庄王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搜索本文介绍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楚穆王之子。关于明朝楚国国王朱桢之子,详见“朱孟烷”。楚庄王前 613 年-前 591 年政权楚国君主楚庄王侣历时 23年楚庄王在位年在《春秋》时代的位置楚庄王(?-前 591 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1],芈姓, 熊氏,名旅(一作吕、侣)。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 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位君主称霸,其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 文化最盛。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 年至前591 年,共在位 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目录[隐藏] ?1生平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2逸事 庄王葬马 绝缨之宴?3注释生平一鸣惊人历史上关于楚庄王的出生以及庄王登基之前的记载十分有限,一般历史文献对其记载多从“一鸣惊人”开始。楚庄王于公元前 613 年登基,即位之初,沉迷声色,荒于政事,并下令拒绝一切劝谏,违者“杀无赦”。大臣伍举冒以隐言进谏,称楚国高地有一大鸟,栖息三年,不飞不鸣,不知是什么鸟,当时庄王即位已经第三年,庄王知道伍举在以大鸟讽喻自己,于是回答说,大鸟三年不飞,飞则冲天;三年不鸣,鸣必惊人。然而此后数月,庄王依然如故,仍旧以淫乐为好,大夫苏从冒死再次进谏,庄王终于听从劝告,奋起图治,诛杀小人,任用贤良,使得楚国国力日益强盛[2]。随后庄王奋起图强,先后任用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 整顿内政,厉行法制,百姓安居乐业,兵力日益强盛,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为庄王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由于庄王日后取得丰硕业绩,确应验其所言“三年不鸣,鸣必惊人”,后世称为“一鸣惊人”。但是事实上楚庄王刚登机时受到权臣制肘,不得已而为之的韬光养晦之策,而且后来诛杀权臣也不是所说的简简单单,过程非常艰难,引发了内乱且在内战中险些丧命。一鸣惊人直说多认为是演义的描述。问鼎中原自庄王三年(前611 年),楚国先后伐庸、麇、宋、舒、陈、郑等国,均取得胜利。前606 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此举无疑令周天子大吃一惊,周王马上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问鼎, 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的严词斥责。楚庄王虽然口出狂言侮辱周室,但也意识到称霸中原时机未成熟,只好退出周疆[3]。庄王十七年(前597 年)夏,又在邲之战中一举击败当时楚国以外最强的诸侯晋国,自此楚国强盛一时,不再有敌手。庄王二十三年( 前59
11楚庄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