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网优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第2页
中国移动网优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二〇一六年八月
第3页
涉及的保密数据和允许访问数据的项目人员进行约定及备案,明确对第三方安全责任及处罚机制;
(四)加强第三方渠道和主设备厂商、三方开发代维人员管理,明确敏感数据收集、存储、归档、销毁机制,完善敏感数据模糊化查询机制,避免敏感数据违规留存。对第三方人员在保密协议、账号权限、远程访问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针对第三方厂商开发的软件代码进行审计,避免软件后门植入。
第7页
建立网优大数据“分层、分权、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层:从网优大数据来源方面,所有涉及网络优化分析的系统均须通过安全管控平台接入,对于涉及敏感数据的分析系统,采用远程授权方式登录,用户必须通过管理员授权方能登录系统;
(二)分权:将相关系统涉及敏感数据的关键操作纳入“金库模式”管控,应多人共同协作完成,实现“关键操作,分权制衡”;
(三)分级:从数据本身方面,按照数据的敏感度、统计粒度对网优大数据进行划分,不同等级的数据对应不同等级的保护要求和查询权限,同一系统不同用户可以查询的数据范围不相同。地市人员不能跨地市查询数据,用户数据仅自有人员可以查询。
将安全评估工作纳入网优大数据安全管理流程,确保平台上线前先进行安全评估,将安全评估作为平台上线前的必要前置环节。
用户登录平台后的任何操作,必须有详细的日志记录,日志log文件中应完全包括“何时、何地、何账号、何操作”,并设立操作审计依据表,将不同操作的安全责任具体到人,明确不同操作具体审批方法,确保对现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有前审批、后审计的相关流程。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从应急预案、风险检测、实时预警、风险遏制、问题根除、系统恢复、跟踪总结各环节建立落实网优
第7页
大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敏感数据泄露等情况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应急预案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建立并落实全流程安全管控方案
应从采集到销毁各环节对网优大数据进行全流程安全管控:
(一)采集环节:在采集信令数据或工参、参数、性能、测试等数据时,应避免合作单位未经授权私自采集数据导致网优大数据被非法窃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均在我中心内,确保核心数据不出机房;
(二)传输环节:针对跨安全域传输等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环境,应对敏感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保护,并根据数据敏感级别采用相应的加密手段;
(三)存储环节:针对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存储环境,应对网优大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加密存储、并保障数据完整性,做好数据容灾备份;
(四)使用环节:在网优大数据的查询、分析、挖掘等使用环节,应严格进行权限访问控制;对统一DPI等系统中可能涉及用户信息的数据,应本着“用多少,取多少”的原则,除特殊分析需求外,一般仅应提取表征网络KPI等用户级的感知指标,对涉及用户身份、位置等敏感信息提取的操作采用“金库模式”管控,并定期开展事后
第9页
审核;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对外查询、展现、统计、导出等操作时,必须经过模糊化处理;
(五)共享环节:针对网优大数据共享,应实施内部审批及操作审计,通过保密协议等方式明确数据共享双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应具备的数据保护手段、限制数据使用范围和场景等;对于工作中可接触敏感数据的员工和第三方人员,应签订个人安全保密承诺书,明确安全责任;
(六)销毁环节: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网优系统下线或敏感信息的授权使用到期时,应采用可靠技术手段删除敏感信息,确保信息不可还原。
对各类平台应逐个环节核查是否存在网优大数据安全风险。例如信令数据中的用户号码、用户位置、通话记录、上网记录、APP数据、网站用户名和口令、金融机构账号和密码等用户敏感信息的保护。
需严格管控各类平台涉及的用户敏感信息种类,避免解析和保存不必要的用户敏感信息,对于必须采集的用户敏感信息,采用加密、模糊化处理、限制访问和批量导出权限等手段加以保护。
第9页
加强安全防护手段建设
充分利用防火墙技术,根据网优大数据安全管理需要在平台中加入硬件防火墙,制定防火墙策略,以彻底隔绝非法来源的接入。
对于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必须通过4A管控才能访问各类平台,应避免提供公网IP在web页面以输入账号及口令的方式登陆。同时,应采用手机侧安全认证技术对手机APP访问平台进行认证,并严格管控手机APP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定期对网优数据平台等相关系统进行网络安全扫描和恶意代码检测,使用专业漏洞扫描软件(如Qu
中国移动网优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