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进步,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趋势进展,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定资产的管理能促使事业单位往良好的方向进展。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避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可能消逝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展。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伴随着事业单位业务和队伍的不断壮大,对办公设备、办公条件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占单位总资产的比重也慢慢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意识不够强,有些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有些单位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就算有相应的固定资产规章制度也很难执行下去。并且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置任凭性比较大,这样就简洁消逝账目和资产不相符的现象,加大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4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不高
事业单位用于选购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然而财政预算部门只关注选购固定资产的经费预算是多少,没有对选购的固定资产后续使用状况进行跟踪监督,造成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比如办公用的桌子、椅子,或者大型的电子设备,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有些固定资产没用几次就闲置,时间一长需要用时又找不到,再又另外选购,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状况,造成很大的铺张,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另外,对于一些不是急需的固定资产也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导致好多的电子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些电子设备更新速度比较快,闲置一段时间又被列入报废行列,无形中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造成资源和资金的铺张。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当前是一个网路信息飞速进展的时代,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工作需求,事业单位都要求办公自动化来提高办事效率,各类电子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但固定资产却存在处置不规范的现象。第一,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方面有条文规定,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金额范围也有条文说明,可是照旧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依照财政部文件规定行事。其次,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缺乏监管,即使有监管措施但有些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比较任凭,由于不重视的缘由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第三,有些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时候就凭领导的一句话,有些价格远远低于固定资产本身的价格,这样为一些部门和个人供应了腐败现象的机会。这些行为使得固定资产利益达不到最大化,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
(四)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把握的欠缺
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把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务部门管理,其实财务部门没有保管的权利,只负责对固定资产选购的发票进行报账业务,却要担当管理的义务,资产管理部门有权管理固定资产,却没有担当管理义务,两个部门的责任没有明确,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消逝问题就会相互推诿,这对工作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固定资产登记的问题,选购固定资产和注销固定资产都应当准时进行登记,不准时登记就会造成固定资产总额与账目不相符。第三,管理监督的问题,不管是财务还是资产管理部门,都缺少了监督管理制度,这样就会使固定资产的清晰化目标难以实现。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第一,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首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工作之余进行会计教育培训,加强相关会计法规学习,利用会计的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后果严峻的还要担当刑事责任,从主观意识上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感。其次,针对固定资产涉及专业性强的问题,支配专职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并要求对她们的本职工作及专业水平进行考核,考评结果与个人的绩效挂钩,无形中就督促了专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提高,鼓舞他们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素养力气,以使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力气和水平、监管效能等方面都有所提升。第三,岗位责任制,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分别设置,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杜绝管理和使用脱节造成的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现象。
5
(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信息化的飞速进展,全面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设备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这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