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报告姓名:
年级:10环境工程学号:
任课教帅:
安徽验中虽然我们看到了实验过程,学习到了实验方法和内容,但是我们自己对实验的要求显然较低。对实验数据的精准较为不在乎,也许是实验室的局限性,实验人数众多,实验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丁实验的前期准备过程,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参与,导致比较多的重要的实验内容我们并没有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实验过程,老师要求较为简单,应严格要求实验内容,虽然不能做到什么精确,但是严格要求可以比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认真、认识和实验能力,也加强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实验二混凝、气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混凝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混凝基本原理,学会求得最佳混凝
条件方法.
2. 气浮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气浮净水的原理;了解和掌握气浮净水方法的工艺流程;
(4)了解加压溶气系统和设备各部分的组成、运行过程、操作和控制要点、溶气水释放的表现特征以及浮渣的形成。
二、实验原理
(1) 混凝(絮凝):通过投加聚丙烯酰胺等助凝剂,产生吸附架桥作用,增加絮体尺寸,改善沉淀效果。
(2) 气浮: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自下而上慢慢地上浮,在上浮过程中,使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污染物质与气泡相互黏附,形成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以浮渣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去除。
空气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溶气罐,维持一定的压力,泵将清水打入溶气罐,在高压下空气溶解在水中进入气浮池,与来自原水箱配制好的污水发生气浮作用,残渣污物排入下水道,溢流的清水回到清水箱。
要产生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污染物质具有足够的憎水性;
② 污染物质相对密度应小于或接近于1;
③ 水中的空气所形成气泡的平均直径应为
50〜100从m;
④ 与水中污染物质的接触时间足够长。
三、实验准备
(1) THENQF-1型气浮实验装置一台,如下图所示:
(11) TRENQF-1型气浮实验装置
电源控制箱
空垣机
水系
排泡系统
〜--气浮池
一粹放藩
搅拜机
空压机一台;100ml烧杯6-7个;50ml或100ml蒸发皿(干燥)12-15个6孔水浴锅2台浊度仪1-3台COD快速测定仪1000mL量桶5个5mL移液管3支,10mL移液管2支1%的硫酸铝溶液2000mL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
四、实验设计
(一)混凝(混凝剂选用PAM聚丙烯酰胺)
:制浆造纸黑液酸析-
pH




9
混凝剂投加重(mg/L)















2
2
2
2
2
(3) (酸液)调节pH值至目标值;迅速取50mL混合液用于测定SS及浊度
(4) 、
、、2mg/L聚丙烯酰胺,先快搅2min,慢搅10min,静沉1h。
(5) 通过虹吸法取一定体积上清液,用以测定
COD色度、UV254SS浊度
虹吸取样方法示意图
(二)气浮操作实验
1、检查气浮设备中溶气罐、释放器、安全阀是否有堵塞、渗漏现象,检查水泵和空压机是否损坏;
2、将适量澄清水或处理后废水加入加压容器内,水位约在容器的2/3处;
3、开启空压机,将压缩机压入加压容器中,使溶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表压4Kg/cm,保持数分。
开启释放器使经过溶气的水进入气浮池,同原水混合;开启水力清查系统,了解水力清渣原理五、实验纪录、
原水水质
CO
D


UV54
SS(加碱
混合后)
浊度(加碱混合
后)
p
H
3240




7
PH
PAMug/l
测量指标

1

2

UV54




色度




cod
2810
2770
2690
2520

UV54
色度



417.

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315 KB
  • 时间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