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生态治理的探讨
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国内城市河道治理的误区入手,结合国内外河道生态景观治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河道治理设计思路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目前河道治理的各种误区提出了一些
国内外发展情况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 如德国、瑞士等国家于20世纪80 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 荷兰强调河流生态修复与防洪的结合, 提出了给河流以空间的理念; 英国采用了近自然河道设计技术; 日本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展了创造多自然河力计划 。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进行河道治理较为常用的技术是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
目前国外在河道整治主要成功的措施有: 恢复缓冲带、重建植被、修建人工湿地、降低河道边坡、重塑浅滩和深潭、修复水边湿地森林、修复池塘等。实践表明, 这些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水的良性循环, 改善了生态系统环境, 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近年来, 国内相关部门吸取了国外经验, 在河道整治中注重河道的生态保护和景观效应。例如: 上海浦东区河道整治推行生态治水 , 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河道, 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每个环节都渗透了环保理念, 采用生态型护岸、水流多样化、两岸植树林、河坡种草木、水边栽植物等措施;南京外秦淮河3年整治投入30亿元,实施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建立了河流绿色走廊;沈阳浑河治理坚持“水系综合整治与扩大水面并举、恢复功能与增加景观并重”,恢复水环境功能,打造了全新城市水环境;成都府南河的整治集防洪、排水、交通、绿化、生态、文化于一体,体现了“让河流自由地呼吸”的新理念。
对目前误区的一些建议和改进
一是从开发到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求实现建筑本身的水循环、小区水循环、城市水循环、区域水循环这四个循环利用。
二是从单项治理向水生态的整体优化转变。要构建城镇和谐水系,即在城镇水系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还要与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形成城镇水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是从简单地对洪水截排,向与洪水和谐相处转变,向管理洪水转变。现代的城镇由于实行了一些错误的建设方式,使排水、防洪性能越来越退化,城镇水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如宽马路、大广场、停车场,城市不透水的硬化铺装所占的面积越来越大。
1〕去掉或尽量减少人工硬质护岸、护底;2〕恢复生物多样性,回归自然;3〕试图修复本底河流的生物链;4〕截断污水入河,还清河中的水质,扩大水面;5〕生态修复要有利于景观配置;
1〕景观设计要有助于生态修复;2〕与城市的基调相协调,主题突出,不用多种景观手段堆砌;3〕以人为本,降低河 岸,让人们亲近水面,提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4〕简捷明快,有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民俗风情;5〕有条件时注意色彩、透视、夜景、倒影、层次等非工程措施的效果;
弯曲是河流的本性,将蜿蜒的河流改成顺直或裁弯,违
城市河道景观生态治理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