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实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
年级 四 设计者 张琴 课时 1 课时
课题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 P90 的例 1 及相应的房县实验小学数学集体备课
年级 四 设计者 张琴 课时 1 课时
课题 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 P90 的例 1 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理解和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灵活
的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思考,感悟移多补少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比
较、归纳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 性
一、问题引入 化 调
1、口算。 整
240÷6= 86÷100= (35+45)÷2= (62+38+50)÷3=
2、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看,环保小组的同学们正利
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呢!(出示例 1 主题图)从统计图中你
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加法计算的问题,如“环保小组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预设 2:减法计算的问题,如“小红比小亮多收集多少个?”
预设 3:环保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预设 4:如果学生提不出第 3 个问题,教师要引导:想一想,如果要求
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就是使每个人收集的个数
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据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均数。(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
你能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四个人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同样多?是多少个呢?
提示:可以通过画一画、移一移或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 合作交流,解惑答疑
小组合作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在组内说说你的
想法。(2)重点交流:所列的算式中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3)小组长安排好组内汇报的人员和顺序。
3、展示互动,点拨释疑
(1)学生汇报
预设 1: 把小红多出来的一个移给小兰,小明多的两个移给小丽使得每
个人的矿泉水瓶的数量同样多,都是 13 个。也就是说把多的给少的,
这样就平均了。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预设 2:通过计
求平均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