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治疗学痤疮.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治疗学 --痤疮
主讲人:梁振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一般情况 患者男,28岁。
主诉 额面部反复出现粉刺,毛囊性红丘疹3年
现病史 近3年额面部反复出现黑白头粉刺,毛囊性红丘疹, 时轻时或囊肿,挤压时可有波动感。
第十页,共三十九页。
Pillsburg法,分成4级:
Ⅰ级: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皮疹散发
Ⅱ级:Ⅰ+浅在性脓疱,炎性皮疹数目多,限于面部
Ⅲ级:Ⅱ级+深在性炎性皮疹,可发生于面及胸背部
Ⅳ级:Ⅲ+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
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轻型
轻型
根据Pillsbury(布尔斯博瑞)分类法
将Ⅰ度和Ⅱ度定为轻型,Ⅲ度和Ⅳ度定为重型
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重型(囊肿、结节)
重型(瘢痕)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重型痤疮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二、病因病机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二、病因病机
一、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初步认为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与内分泌因素、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内微生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中医病因病机:
1、人在青春期生机旺盛,由于先天禀赋的原因,使肺经血热郁于肌肤,熏蒸面部而发为疮疹;
2、冲任不调,肌肤疏泄失畅而致;
3、或姿食膏梁厚味、辛辣之品,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蕴于肠胃,不能下达、胸背而成。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三、辨证治疗
辨证
治则
处方
方义
操作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一)辨证
主症:颜面、胸背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二)辨证
1、肺经风热:丘疹多发生于颜面、胸背上部,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湿热蕴结:丘疹红肿疼痛,或由脓疱,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痰湿凝结:丘疹以脓疱、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为主,或伴有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脉滑。
4、冲任失调:女性患者经期皮疹增多或加重,经后减轻。伴有月经不调,舌红苔腻,脉浮数。
第二十页,共三十九页。
(三)治则
清热化湿,凉血解毒。
冲任失调者宜行气活血,调理冲任。
以局部及手阳明经穴为主。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四)处方
主穴:阳白、颧髎、大椎、曲池、合谷、内庭。
配穴:肺经风热加少商、尺泽、风门;湿热蕴结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痰湿凝滞加脾俞、丰隆、三阴交;冲任不调加血海、膈俞、三阴交。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五)方义
本病好发于颜面部,取阳白、颧髎能疏通局部经气,调畅肌肤,使其疏泄正常;大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取手阳明经穴曲池、合谷,配足阳明经穴内庭能清泻阳明邪热。
加少商、尺泽、风门以清泻肺热;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以清热化湿;脾俞、丰隆、三阴交以利湿化痰;血海、膈俞、三阴交以调理冲任。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五)操作
毫针刺,用泻法,不灸。大椎穴可隔日1次点刺出血。每日1次,留针30min。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针刺前的准备
1、选择针具:
①一次性毫针
②美容针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2、体位选择
主要以卧位为主。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3、消毒
针具用高压消毒。操作者的手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
4、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角度以直刺为主。
头面部以浅刺为主,远端配穴深度为一寸左右。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5、选穴
主要选穴
1、阿是穴
2、丝竹空
3、攒竹
4、巨髎
5、迎香
6、太阳
7、颊车
8、痤疮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选穴
配穴 1、合谷 2、三阴交 3、太冲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具体方法
1、清理
患者平卧治疗床上,医者坐于患者头部床头,面向患者,用止血钳夹一75%的酒精棉球,对患者面部进行常规消毒,用右手持美容针轻轻挤压面部的白头和黑头粉刺,以挤尽白色油脂料为准,遇有红色丘疹、浓胞、结节处,以一寸毫针点破,轻轻挤尽脓血,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待全部面部清理干净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全脸擦拭。
针刺法操作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针刺法操作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2、针刺
(1)局部取穴:
①围刺:×20mm毫针面部多针围刺。

针灸治疗学痤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ngqihe
  • 文件大小8.34 MB
  • 时间2022-06-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