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关孔子仁的思想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关孔子仁的思想论文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语录体散文集,作为一本儒家文化的经典,全书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天下的主张,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包含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君子在看见利益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符合不符合道义,自己应该不应该得到。如果见利而忘义,那就是小人。同时还要慎言敏行。孔子特别重视人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问题,“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不说好听话、空话,不吹牛,在行动上则要勤奋敏捷。孔子认为修己不是目的,通过修己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目的。
在中华文明中,由于儒家思想长期巨大的影响,我们对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人的道德的培养和人生理想的塑造,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的不竭源泉。这是孔子“仁学”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宝贵的价值,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一个重大的区别。
【参考文献】
[1][M].中华书局,2009.
[2][M].中华书局,1983.
[3][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5][J].科教导刊,2012(11).
篇二:浅谈孔子“仁”思想  [摘 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以其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中就可体现出来。然而“仁”的提出并非始于孔子,但他却把仁思想进行扩展、丰富。本文从孔子“仁”思想的社会背景、“仁”的内涵、“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孔子;仁;内涵;启示
一、孔子“仁”思想的社会背景
孔子生活的年代背景是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剧烈的制度转型时期,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战乱年代,不仅统治者内部骨肉相残,争权夺利,政治腐败,而且诸侯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生灵涂炭,天下无道。《孟子滕文公》说“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做《春秋》”。孔子认为百姓的痛苦之源就是礼崩乐坏的结果,面对乱世孔子希望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重建秩序,推行仁礼学说,实现天下统一,太平。
二、“仁”的内涵
(一)克己复礼已为仁
在《论语》中,孔子回答弟子何为“仁”的说法很多:《中庸》引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其言也”;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孔子针对每个弟子的不同缺陷来回答什么是仁。但只有对颜回的回答是仁的内涵即“克己复礼以为仁”。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约束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的规范。仁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并不是别人强迫实现的。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各个方面符合了礼,才达到了仁的要求,因此说仁是一种全面的道德规范。
(二)仁者爱人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并不局限于亲人之间的爱,而是指爱所有的人,即所谓“泛爱众”。仁人应该有一颗慈爱之心,体现了一种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仁”也是理性的爱,有“忠恕”之道做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所希望达到的,也希望别人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平等对待,把亲情之爱由己及人、由亲及疏最终普及与全社会。
(三)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也。
孔子的“爱人”思想,起源于人之初即有的孝悌情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2)“仁”是内心的修养,“孝弟”是实现仁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孝悌的美德,那么他的心境是追求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所以不愿意冒犯父母、兄弟的,也不会产生忤逆和阴谋诡计的。一个人要具备“仁”的修养,需要从最基本的道德开始,“孝弟”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基本道德确立了,才有可能真实牢固的培养一个人的修养。
三、“仁”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要孝敬父母、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3)百善孝为先,在孔子眼

有关孔子仁的思想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828615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6-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