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摘要: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培养道德品性&...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贪”字 。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 。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
看了《中庸》之后我豁然开朗:就是因为我们怀着对天依赖的心情,让我们变得习惯从天得到鼓励以及活着的动力 。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3
《中庸》夸大实践,不仅在实践中运用“中庸”,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中庸” 。运用要像舜一样,“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至于学习,《中庸》举出了另外一个典型,这就是颜回 。《中庸》说:“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所谓择乎中庸,就是善于选择,选取那些最精当的,真理性最强的,也就是反映了事物本质的“中庸”,拳拳服膺,使之成为己有 。颜回一生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告诉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偏激的,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所以要善于选择 。选择不是选那些哗众取宠的,显赫一时的,更不是人往亦云的,而应该是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真实反映了事物本质的 。
为要把握“中庸”,一则要学;二则要行;学则能知,行则能成 。但知和行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委曲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中庸》在这里特别夸大学与行的重要,无论何种人,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学习,就能“知” 。无论何种人,也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坚持实践,就能成功 。朱熹作注说:“盖人性虽无不善,而气禀有不同者,故阐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发奋图强,则其至一也 。吕氏曰:所进之途虽异,而所至之域则同,此所以为“中庸” 。若乃企生知安行之资,为不可几及;轻困知勉行,谓不能有成,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朱熹以为,人的天赋不同,所以学、行的难易有别 。吕氏的论述更为深刻:假如人们只希看自己能生而知之不肯力学,希看能安而行之不能困勉,则中庸永远只能是理论意义上的中庸,而不能为人所用,所以说“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也 。”
中庸的实践,无论对己对人,无论家庭社会,其原则精神都是一致的 。《中庸》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天下之达道五,是外向的,对家庭社会而言的;天下之达德三,是内向的,对自己而言的 。无论内向外向,对人对己,原则是一样的,“所以行之者一也 。”
中庸读书心得体会4
《中庸》这本经典,也是源出《礼记》,相传为子思所作 。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显著于世,“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 。
《集注》开篇便是程子对于篇名的解释,“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以定理解庸者,颇为少见 。是以朱子详之曰“庸,平常也” 。平常之意,似与英文general可以互释,可释为一般,也可释为普遍 。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与篇中“执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 。私以为先贤用字,未必只取一端 。中
读大学中庸有感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