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说融资融券
李 斌 融资融券不仅对中国股民是陌生的,对于我国长期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也是陌生的。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只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先小规模地开展。在一个成熟市场,融资融券是股市最基本的业务之一。本期,《新财经》邀请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相关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证券公司若管理不善、控制不力,很容易引发客户违约、市场波动、系统操作等方面的风险。
可能加大交易结算系统的技术风险。由于市场交易量放大和新的监控要求引入,交易结算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负荷增大,发生故障和错误的可能性加大。
可能加大宏观管理层面的风险。融资融券这一全新的市场运行模式,要求有更高的宏观管理能力。在市场运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监管机构包括自律组织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的可能性加大,由此引发的批评、指责甚至对融资融券交易本身、对推出这一交易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怀疑可能较多。
桂浩明:开展融资融券,是今年证券市场建设的一件大事,证券公司要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即便现在还不准备参与融资融券业务,也应该考虑此举对整个市场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说,涉及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要建立起规范化的融资融券监管平台,避免为争抢业务而放松监管的行为出现,真正做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在先。
在理论上,融资融券是证券公司的最基本业务之一,它不但可以有效地刺激客户交易量的放大,同时还能为证券公司带来利息收入。在海外市场,由于股票换手率普遍低于A股市场,国外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融资融券。当然,融资融券毕竟放大了客户的操作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就转化为证券公司的风险。所以,要开展融资融券,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同时经过严格筛选,形成一个融资融券标的物的股票库,从源头开始进行风险控制。另外,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普及融资融券的基础知识,提高参与融资融券操作客户的防范风险与承受风险的能力。
投资者
一项业务的展开,离不开投资者的参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已经熟悉了永远“做多”的市场游戏规则,一旦“做空”,可能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无论从操作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转变
桂浩明:A股市场虽然刚提出搞融资融券,但是实际上变相的融资融券在过去也不少见,主要是一些证券公司给客户提供透资。事实证明,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少有客户通过透支操作获利,而且证券公司也因为客户资产被“打穿”而蒙受损失。现在正式搞融资融券,风险管理是跟上了,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了风险。对于客户来说,应该看到这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能够取得超额收益,搞得不好则会加大损失。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实力,又没有风险控制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建议他们参与融资融券。对于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加全面地研究市场,特别是研究在融资融券背景下相关个股的行情特点,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在操作上取得主动。参与融资融券是在放大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千万不能以投机的心态来对待融资融券,也绝对不能有“一夜暴富”的心理。进行此类操作,谨慎是第一位的。
刘国宏: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运作。投资者在实际运作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投资者对融资融券要做好风险承受的心理准备,如果决定参与,要注意把握自己的业务操作方式。该业务要求付出比银行贷款高的利率作为代价,融资有一定期限,这些新特点有别于正常股票投资操作,普通投资者参与此项业务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投资者要研判趋势,慎重选择股票,注重流动性管理。融资融券类似于期货交易,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控保证金水平,以保证其不低于所要求的维持保证金比例。因此,融资融券所具有的逐日盯市和保证金可能持续支付的特点,会使投资者融资买进的股票在下跌行情中出现类似期货交易的“逼仓”现象。特别当保证金以某只股票作质押物时,两者往往同时下跌,将加剧保证金的不足,导致投资者流动性迅速恶化。因此,融资融券交易将使得投资者的操作更加短期化,市场博弈也更加激烈,对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要求也更高。投资者应加强下跌行情时的流动性管理,尽量选择基本面和流动性好的蓝筹股作为融资融券标的。如果保证金选择股票作质押物,则应选择股性稳定或抗跌性能好的股票,也可选择国债或现金作质押物。
三是在进行融资融券买卖前,投资者还需留意下列情况:一、密切关注标的证券融资融券整体余额变化情况,密切关注个人融资融券余额变化情况。二、关注融资融券的额度、期限、利率、费用、计息方式、保证金比率及可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种类和折扣率,通知补仓程序,强制平仓的权限和方式及其他有关事项。三、融资买入时,选择标的股票还要注意规避全流通以后减持可能性比较大股票
专家评说融资融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