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退热分散片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Summary】 目的对止泻退热分散片进行主要药效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止泻实验,肠功能实验,34污迹直径<1 cm1~ cm2~3 cm>3 cm
干便与稀便的区分以滤纸上有无污迹为标准。级数直径的测量:圆形测直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测最长和近似圆的直径。二者取平均数。统计时先逐个统计每一堆稀便的级数,然后将该鼠所有稀便级数相加除以稀便数得到稀便的平均级数,简称稀便级。稀便次数以每一粒或每一堆(不能分清粒数者)为1次。
肠功能实验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实验[3,4]:昆明小鼠18~22 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 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给药后1h每鼠灌胃4%[5]。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对新斯的明造成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影响实验[3,4,6]:昆明小鼠18~22 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 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药物。除正常对照组外, mg/kg,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15 min后,每只动物灌胃4% ml/只,20 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
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解热实验[7]Wistar大鼠,体重150 g,雌性。将体温温度计插入大鼠直肠,深度为2 cm,记录为实验前直肠温度。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悬液10 ml/kg,引起动物发热。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室温保持在22~24℃,注射酵母后立即禁食。18 h后记录直肠温度。30 min后再次测量,体温达不到38℃的大鼠不能用于实验。合格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安乃近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然后灌胃给药,给药后60,120,180,240 min后再次测定并记录直肠温度。
2 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给药后1~4 h以内,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动物的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所有动物的腹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迟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动物在经过12 h的禁食之后,排便量高峰期主要在造模后2 h以内,随后排便的次数和数量都减少了。表1 小鼠止泻实验(略)
止泻退热分散片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