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1 章 绪论
1. 地下建筑结构:在地下开挖出的空间中修建的建
筑物是不易使橡胶平板和钢板密
贴。
(3)埋入式:优点是防水效果可靠,但橡胶老化
问题需待改进,这种方法在大型工程中普遍采用。
第 5 章 附建式结构
:根据一定的防护要求修筑于坚固的
建筑物下的地下室,又称防空地下室,与独立修建的地
下人防工事相对应。
(与单建式结构相比)的优点:
(1)节省建设用地;(2)便于平战结合;(3)人
员和设备容易在战时迅速转入地下;(4)增强上层建筑
的抗地震能力,在地震时防空地下室可作为避震室;(5)上层建筑对战时核爆炸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
及炮(炸)弹有一定的防护作用;(6)防空地下室的造
价比单建式的要低;(7)便于施工管理,采用新技术,
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便于维护。
:
(1)按平时和战时两种条件作为设计依据;(2)
允许结构出现塑性变形,按弹塑性理论设计;(3)只进
行结构的强度验算;(4)不必单独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4)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尽量为平时使用创造条件。
4.(了解)附建式地下结构的形式和特点:(1)梁板结
构,顶板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2)板柱结构,顶板
采用无梁钢筋混凝土板式结构。(3)箱形结构,钢筋混
凝土空间结构。(4)其他结构。
5.(了解)梁板式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
(1)仅大量性防空地下室才开设通风采光洞。等
级稍高的防空地下室不宜开设通风采光洞,
(2)防空地下室外墙开设的洞口宽度,不应大于地下室开间尺寸的 1/3,且不应大于 。
(3)临战前必须用粘性土将通风采光井填土。因
为粘性土密实可靠,能满足防早期核辐射的要求 。
(4)在通风采光洞上,应设防护挡板一道。 (5)
洞口的周边,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梁予以加强。
(6)开设通风采光洞侧墙,洞口上缘的圈梁按过
梁进行验算。
第 6 章 沉井结构
:沉井是一个上无盖下无底的井筒状结
构物,利用其结构自重作用而下沉入土,即将地面构筑
的“半成品”沉入土中,在沉井的保护下完成结构物施
工的结构。
:
(1)优点①埋置深度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
能承受较大荷载;②下沉过程中无需设置坑壁支撑或板
桩围壁,简化了施工;③沉井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影响
较小。(2)缺点①施工期较长;②施工技术要求高;③
施工中易发生流砂造成沉井倾斜或下沉困难等。
:
(1)井壁,应有足够的厚度和强度,承受在下沉
过程中的各种最不利荷载组合(水土压力)所产生的内
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顺利下沉到设计标高。
(2)刃脚,减小下沉阻力,具有的强度使沉井下
沉过程中免遭损坏。
(3)内隔墙,增加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刚度并减
少井壁跨径,将井壁分隔成称多个施工井孔(土井),
是挖土和下沉可以较均衡地进行,也便于沉井偏斜时的
纠偏。
(4)封底及顶盖,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经过
技术检验并对坑底清理后,即可封底,以防止地下水渗
入井内。
(5)底梁和框架
①在比较大型的沉井中,由于使用要求,不能设置
内隔墙,则可在沉井底部增设底梁,并构成框架以增加沉井在施工下沉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整体刚度。
②沉井高度较大,常于井壁不同高度设置若干道由
纵横大梁组成的水平框架,减少井壁(于顶、底板之间)
的跨度,使整个沉井结构布置合理、经济。
③在松软地层中沉井,底梁的设置还可以防止沉井
“突沉”和“超沉”,便于纠偏和分格封底,以争取采
用干封底。
④纵横底梁不宜过多,以免增加结构造价,施工费
时,甚至增大阻力,影响下沉。
:
(1)沉井建筑平面布置的确定;
(2)沉井主要尺寸的确定和下沉系数的验算。
①参考已建类似的沉井结构,初定沉井的几个主要
尺寸,估算下沉系数,以控制沉速;②估算沉井的抗浮
系数,以控制底板的厚度等。.
(3)施工阶段强度计算①井壁
地下工程复习-kindle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