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学反思分类: 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这一特点, 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体, 引导他们自由组成小组,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交流,增长了知识,活动方式多样化。活动领域由课内到课外, 由家庭到世界, 感受家乡的魅力, 激起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立志为家乡做些事, 树立为建设家乡努力奋斗的豪情。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从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 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品德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所以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旅游景点、土特产资源等; 教师利用了这些生活中的资源, 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 这样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课堂变成了活泼的课堂,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扩大了教学空间,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这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转变角色,贴近生活,快乐体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他们的感受和体验。”突出的是“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的教学观还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角色扮演、观察、比赛等方法, 理解和内化知识技能。这些在本课的教学中都有体现。让学生通过当导游这个角色,贴近了生活。从而参与学习、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不光是语文课要做到的, 同样《品德与社会》也要做到。所以课前我就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 了解泉州各景点, 搜集家乡的风味小吃, 民间故事传说, 地方特色文化等。通过课前课后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 将课内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实际生活中, 使思品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品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