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可以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注重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
爱惜动物
爱惜小动物是诸多德国幼童德国的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可以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注重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
爱惜动物
爱惜小动物是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饲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多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饲养,还规定孩子们注意观测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孩子们正式入学后,她们的作文中常常会浮既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刊登。此外,运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一种13岁的男孩以布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她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也许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也许被送去作心理诊断,由于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作——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弱者
同情、协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协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窗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兰克福有一种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使孩子明白了一种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后来,孩子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来家作客,大人们则毫无保存地支持。
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种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一种叫雪丽的7岁小女孩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此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
2022年德国的善良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