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析.doc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析【内容摘要】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引入及准确把握,提出本学院教师队伍重视内涵式发展,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论文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内涵式发展, 青年教师目前,地方高校在全国大学比例中所占比例不低。这类院校一般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实践经验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作为针对环渤海经济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这将是“十二五”期间地方院校的工作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引入,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 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 二是“双能力论”, 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 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 三是“双融合论”, 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 又强调教师“双能力”。但不管是哪种概括,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界限。否则将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就本学院情况而言, “双师型”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出具体要求。一、“双师型”教师首先应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从教师的职务、职称来看,只要他是合格的教育者,并具备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力,助教也可以进入“双师型”教师行列,而不一定非是讲师( 或以上) 才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一) 从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的条件看, 如果已经是个合格的高校教师, 又具备初级以上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的话,就可以进人“双师型”教师系列。(二) 将教育部“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与“有中级( 或以上) 技术职务”的分别规定合而为一, 作如下修正, 即符合如下条件的可认定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具备助教以上的合格教师,获取初级以上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并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有累计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三)对“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应用性项目研究, 其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 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我们认为应该将“良好”从定性转向定量。如规定科研成果须给企业当年直接增加税后净利 10 万元以上,或获得区(县)以上政府特别嘉奖的,方能作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条件。三、“双师型”教师按专业不同,其素质要求应有所不同。高校的专业可按大类分为社科类( 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会、法律、物流、商务等) 与技术应用类( 机械制造、应用化工、电子信息技术、精密加工、自动控制等) 。社科类“双师型”教师应该突现以下方面的素质: 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 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信息社会、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适应和引导能力; 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 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