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指标在临床的检测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凝血指标在疾病中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BE血凝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和正常组45例健康体检的PT、TT、APTT、Fig,肝硬化变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结果,并将两组进行比凝血指标在临床的检测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凝血指标在疾病中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BE血凝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和正常组45例健康体检的PT、TT、APTT、Fig,肝硬化变化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结果,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T、APTT、Fig都具有显著性(P<)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指标有显著缩短,有较明显小凝状态,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T、APTT的指标又可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变化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提供治疗的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院已确认的2型糖尿病65例为实验组,男性40例,女性25例,对照组为男性30例,女性15例,来自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病人,均无糖尿病、肝硬化变化等异常疾病家族史。
德国BE血凝仪。
配套原装进口试剂。
检验结果以(X±s)表示,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结果
糖尿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四项结果见表1,肝硬化变化病人与对照组检测结果见表2。
凝血四项指标PT、APTT水平较正常组下降(P<)Fig水平较正常组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T、APTT肝硬化变化组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差别(P<)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引起脂类代谢紊乱,合并高血脂而导致血液粘稠动增高,高粘血症与血栓前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
肝硬化变化疾病时,可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
凝血指标在临床的检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