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自律与网络教育的论文.doc浅谈道德自律与网络教育的论文论文关健词: 道德自律网络道德教育学生论文摘要: 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失范、信仰危机、价值观念错位、情感冷漠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但网络道德他律又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虚拟性”带来的网络行为主体使传统的法律面临挑战; 网络本身又是脆弱的,它也存在开发工具不完备和技术条件不成熟的问题; 经济控制乏力; 传统道德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在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网络交往中消失殆尽。因此,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自律。网络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并且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但必须看到,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诸如网络犯罪,网络文化侵略、传播色情信息等。这些不仅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且直接危害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但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又面临着困境,因此,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自律”。一、网络引发的道德问题(一)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突出。在校园里,通过网络窃取他人邮件、破坏他人的数据、使用他人的信息及资源或攫取他人隐私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或进行恶意诽谤、恶意透支、情感欺诈和性骚扰等行为。.cOm 除此之外,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时常浏览色情信息。恶劣的网络道德环境不仅毒害了青年,而且使业已存在的道德失范趋势日渐加剧。(二) 信仰危机。网络交往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采用间接的人机对话方式,交往对方的身份、职业、性别等基本情况并非全部真实,具有隐秘性。匿名交往交际、匿名发布消息,削弱了信息发布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诱发一些人的破坏欲。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慈,他们也往往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把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只当作一种游戏活动。(三) 价值观念错位。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一半以上设在美国。美国正凭借自身的网络设施和技术优势,发动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信息资源的“信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勿庸置疑,受这种“西化”的影响,部分青年学生迷失方向,片面追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出现价值观、价值取向的严重错位。(四) 情感冷漠。随着“虚拟情人”、“虚拟朋友”等虚拟事物的诞生,一些学生迷恋于网络上寻找精神家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机会减少了,由此造成了同学、师生、亲朋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淡漠。如果过度迷溺于“虚拟”境地,人就可能成为网络的奴隶,从而导致个人亲情、友情的丧失,难以维持现实交往中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道德关系。针对大学生当前的道德失范现象,不少学校也从制度、规范及技术层次面加以引导和防范,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道德教育的外在约束机制不力。二、网络道德他律面临困境(一) 传统法律面临着挑战。首先,网络违规、违法的证据能否取得是一个难题。由于网络违规、违法实施过程所用的时间极短,销毁证据所需的时间也很短,从而增加了破获的难度; 同时由于互联网将全世界紧密地连接起来,违规、违法者随便使用一台联网计算机即可实施,而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又增加了破获的难度,而且即使侦破了也会因司法管辖不适用以及法制不健全等而难以起诉、审理。其次,网络犯罪的界定
浅谈道德自律与网络教育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