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个人资料简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沈从文个人资料简介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乳名茂林, 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祖母刘氏是苗族, 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本为汉族, 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 晚年时选择了苗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4 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1 年-1933 年在山东大学任教。 1946 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1981 年出版了历时 15 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8 年病逝于北京。人物简介沈从文(1902 年-1988 年), 原名沈岳焕, 湘西凤凰县人。 193 0 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作品多了起来。沈从文读过两年私塾,正规教育仅是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这部大书给他的。沈从文,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等小说,以及《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1] 。他活了 86 岁,文学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讲课也体现出坦言和直率品质。经历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 是他儿时的乐园, 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 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 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当兵, 五年行伍生涯, 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 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 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 1922 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 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 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 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 一边勤奋写作。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 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192 4 年, 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 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沈从文故居但是,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 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他与“城市”的隔膜, 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 最根本的, 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 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他的生命、情感, 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 他每天坐在屋中, 耳朵里听到的, 却不是都市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化”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 在他看来, 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 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 他要展现这种人生的境界, 为民族灵魂的再造提供

沈从文个人资料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02 KB
  • 时间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