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病人苏醒延迟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及处理
第一页,共三十二页。
麻醉后苏醒延迟
全身麻醉苏醒期简称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其分为四个阶段:
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有昏迷和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
糖尿病、高血压
脑出血、脑栓塞
中枢抗胆碱综合征——可能与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有关,主要表现为神智混乱、躁动不安、出现幻觉、惊厥神志昏迷,苏醒期表现为苏醒延迟。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四、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蓄积
二氧化碳蓄积可以造成高碳酸血症,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有类似笑气的麻醉作用,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术中呼吸管理不当,钠石灰失效,麻醉机单向气流活瓣失灵,呼吸回路机械无效腔加大100ml,都可以导致CO2蓄积,产生镇静作用。
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四、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蓄积
术中低氧血症,长时间低血压,不恰当地实施控制性降压,高血压未及时控制都可以引起脑缺氧。任何原因引起的脑缺氧均可以使意识能力下降。
增加脑血流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引起间质性脑水肿。
此外高碳酸血症可引起肾小球输入小动脉收缩减少尿量,增加液体在体内的储留及延缓药物从体内排除。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五、体温过低
低体温可降低肝、肾血流量,并影响生化代谢酶活性,由此导致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低温影响肌肉和肝肾等血流量,影响肌松药代谢,消除和酶的活性,同时肌松药的敏感性增强,肌松药的时效延长,其影响与低温的程度有关。
室温过低,大量输入低温液体或血液,加上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来源减少,从而导致低温。
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六、手术前夜有效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
一些患者术前心理压力大 ,睡眠质量较差 ,可能也会造成术后苏醒延迟 ,但苏醒后精神状态较好。有报道描述身体疲劳患者全麻后出现苏醒延迟,可能与应激水平有关。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手术因素
手术应激触发抗利尿激素的异常释放而引起水中毒或低钠血症。
大型手术或术中意外所引起的大出血,可导致低血压,酸中毒,脑缺血缺氧。
心脑手术,血管手术,剖宫产皆有导致肺,脑栓塞的可能。
以上情况皆可造成术后苏醒延迟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预防
术前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先了解患者的意识水平并排除脑功能不全,呼吸抑制与麻醉残余作用的深度有关,心率及血压可用以推断脑灌注是否充足。
了解有可能的特殊手术影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药物,术中维持呼吸循环平稳,及时发现意外及时处理有利于预防苏醒延迟的发生。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预防
全面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起效时间,作用时间,半衰期,代谢方式)及麻醉药物间的相加作用,协同作用等。根据病人及手术方式合理使用麻醉药。
合理调整麻醉停药时间:根据病人的状况,手术时间,药物作用特点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选择或终止药物。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预防
对于合并症多、心理压力大的患者,术前应通过治疗使患者尽量接近生理状态,积极有效地处理基础疾病。
应重视患者主诉,缓解其焦虑紧张情况,了解个体差异。
加强术中监测,建议对于危重患者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以减少药物用量,防止脑损害。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若发现病人存在苏醒延迟的可能,最初的管理永远是ABC。然后针对上述原因逐个检查
What is ABC?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A→Airway
B→Breathing
C→Circulation
What is ABC?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首先保持充分的通气,补充血容量不足,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包括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尿常规等。若有异常,则可行纠正并采取治疗。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停止给药并保持充分通气,当可逐渐苏醒,不必盲目应用呼吸兴奋药
,除了进行肌松的监测外,一般可先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的效应,随后再拮抗肌松药的残留效应。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持续进行纯氧机械通气,及时祛除口咽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对患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血气进行检测并分析,在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后,停止机械通气。
,心率,意识状况等,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苏醒延迟的处理原则
:
,麻醉单,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手术方式,麻醉管理,麻醉药
麻醉后苏醒延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