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水稻稻曲病.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稻曲病
金钟吉1,李瑞福2
(,吉林 柳河 135304;,吉林 梅河口 135000)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 水稻稻曲病
金钟吉1,李瑞福2
(,吉林 柳河 135304;,吉林 梅河口 135000)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防治稻瘟病要狠抓穗颈瘟,巧治叶瘟。当叶瘟达到2级时应马上用药防治,穗颈瘟应在出穗5%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关键词:稻瘟病;穗颈瘟;病斑;孢子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87-1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通化市是吉林重要的农业大县,是长白山脚下出名的鱼米之乡,水稻是通化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通化市每年因稻瘟病造成减产10%-20%,严峻地块达50%以上,有的甚至造成绝收。因此水稻要想提高产量,除了选好品种、采纳合理的栽培技术,重点应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
1 发病症状
发病类型
稻瘟病别名火烧瘟、叩头瘟、稻热病。该病分布比较广,各地稻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水稻的叶片、茎秆、稻穗。稻瘟病依据水稻的发病部位、时期的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苗瘟
在水稻幼苗3叶前发生,病原由种子携带传播。发病幼苗的基部渐渐灰黑,上部变褐、卷缩直至死亡。幼苗发病重的部位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叶瘟
在水稻整个生育周期均有发生,分蘖期到拔节期发病较重。依据气候条件和品种间抗性的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发展较慢,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渐扩大为梭型,病斑扩展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并伴有延长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间呈灰白色、边缘褐色、外部有淡黄色晕圈,叶片背面产生灰色霉层;易感病品种产生急性型病斑,病斑呈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叶片两面均产生褐色霉层,有时转为慢性型病斑;嫩叶感病产生近圆形白点型病斑,不产生孢子,有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高抗品种老叶上发生褐点型病斑,幼叶针尖上也有发生,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病害褐点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生孢子。
节瘟
多在水稻抽穗后发生,发生初期结节产生褐色小斑点,并绕节扩展,渐渐变黑且易折断。水稻生长早期发生节瘟易形成枯白穗。发病的茎秆易弯曲。
穗颈瘟
发病初期在穗颈部形成褐色小点,条件相宜的时候简单引起水稻枯白穗,生长后期发病的水稻易形成秕谷。在枝梗或穗轴部位发生穗颈瘟易引起水稻的小穗不实。
谷粒瘟
发病时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能够使稻谷变黑。有的虽然颖壳无症状,但护颖会表现发病变褐并且导致种子带菌。
2 稻瘟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寄主上越冬。来年春天生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着落在作物上萌发侵染,并不断扩展发病使寄生植株成为中心病株,再次萌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其他寄主。种子带菌播种能够引起水稻苗瘟的发生。雨、雾、露的高湿条件利于稻瘟病

水稻稻曲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