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虫长期生活在仓库中,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其生存繁衍有很大的影响。各地温、湿度气候条件不相同,仓虫种群也会有所不同,但也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第一节 仓库害虫的来源和危害
第一页,共一百页。
(1)中药采收时,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糖蜜等。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页。
有些昆虫一旦遇惊扰随即坠地假死,过片刻后,又爬行或起飞。假死性昆虫是为了逃避外来敌害袭击而采取的防御措施,因此人们常用这种假死性进行震落捕杀昆虫
昆虫的假死性实际上是一种很简单的刺激反应。因为当它们的眼睛或身体上的感觉毛感受到周围环境有些变动,神经就会发出信号,使昆虫的浑身肌肉收缩起来。昆虫肌肉一收缩,原来停在植物上的足就会缩起来,它的身体就再也停不住了,所以就自己滚落了下去。如金龟子、象甲、叶甲、麦叶蜂以及粘虫幼虫等都具有假死性。
假死性是昆虫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页。
4、隐蔽性:大多数害虫体形小,体色深,具保护色,便于隐蔽和匿藏。
5、繁殖性:害虫在适宜环境中,一年可繁殖多代。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页。
1、药材被蛀蚀成为洞孔或残缺不全,使药材减量,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使疗效降低或丧失药用价值。
(三)、危害性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页。
2、害虫蛀入药材内部,排泄粪便,分泌异物,害虫繁殖变化的残体,死亡的尸体对药品造成不洁和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第四十页,共一百页。
3、害虫是带菌的媒介,它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腐败的残体,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可引起害虫和微生物的共生。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页。
4、中药材被虫蛀之后,易导致某些品种泛油(如当归、党参等),花类药材容易散瓣,外形遭到破坏,引起进一步质变,影响药材质量。
5、破坏包装及库房结构,影响中药的安全贮存。
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页。
第二节 仓库害虫与环境的关系
8℃~40℃是大多数害虫维持生命的有效温度。
一、与温度的关系
1、有效温度区
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页。
15℃~35℃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为仓虫的适宜温度区。25℃~32℃之间是害虫最适宜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害虫发育繁殖最快。
2、适宜温度区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页。
35℃~40℃是害虫不活动温度范围,在不活动高温范围内,害虫常呈休眠状态,生理功能的代谢下降,取食量少,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3、不活动温度区
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页。
50℃~60℃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为害虫的致死高温区。在较短的时间内丧失生命活动能力。
4、致死高温区
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页。
40 ℃~50℃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之为仓虫的亚致死高温区。
5、亚致死高温区
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页。
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害虫处于昏迷和致死的临界线上,若害虫转入适宜温度范围,则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若长时间的在此温度范围内,新陈代谢失去平衡可致死亡。曝晒杀虫的效果,取决于曝晒时间的长短
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页。
-4℃~8℃ 之间温度范围称为害虫的亚致死低温区。害虫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可致死亡。
6、亚致死低温区
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页。
通常把 -4℃以下的温度称为害虫的致死低温区。
7、致死低温区
第五十页,共一百页。
湿度 包括药物中所含的水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故湿度的问题其实质就是水的问题。
二、与湿度的关系
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页。
仓虫体内的含水量较高,一般约占其体重的45%~90%,水是仓虫进行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害虫的生命活动。
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页。
相对湿度范围在70%~80%之间(温度18~27℃)。对药品危害最严重,害虫的繁殖能力最强,产生一代的时间最短。
1、最适宜湿度范围
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页。
相对湿度范围在75%~90%之间(温度27~35℃)。害虫繁殖能力下降,生育缓慢。
2、适宜湿度范围
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页。
若相对湿度在30% ~40%之间,害虫从空间得到的水气极少,水分不足常导致生理失调或死亡。
3、不适宜湿度范围
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页。
湿度和温度这两种因素对害虫生存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降低药物的含水量和库房内的湿度和温度,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能防止或减少害虫的危害。
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页。
仓虫与空气 空气是由许多气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按体积计,O2(氧)占21%,N2(氮)占78%,CO2(二氧化碳)%,%。
仓虫在低氧的环境中呼吸加快,低氧程度严重仓虫死亡,低氧时间长仓虫死亡。
三、与空气的关系
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页。
1、控制中药的含水量
2、加强入库验收
3、做好在库检查
4、控制库房温、湿度
第三节 仓库害虫的防治
第五章仓库害虫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