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施工缝施工方案.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工程概况2二、施工准备2三、浇筑顺序2四、校浇筑2五、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3六、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3七、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4八、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6
—、工程概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六、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七、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nmto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rimj竖壁上。
后浇带的位置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留设。
2、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具体做法:金属止水带用2mn^

施工缝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2-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