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
吕 莉 张 齐 在巴赫为我们留下的音乐宝库中,为键盘乐器谱写的作品是数量最多的。最初聆听这些作品时,那些相对单调的音色、浓重的宗教气息、缺乏热闹的场景,可能会令听众觉得索然乏味而无所适从。但其中有一首却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
吕 莉 张 齐 在巴赫为我们留下的音乐宝库中,为键盘乐器谱写的作品是数量最多的。最初聆听这些作品时,那些相对单调的音色、浓重的宗教气息、缺乏热闹的场景,可能会令听众觉得索然乏味而无所适从。但其中有一首却是例外,那便是《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编号BWV 988),其来历颇为有趣。据福克尔(Nikolaus Forkel,1749-1818)的《巴赫的一生、艺术及其作品》记载:1741年,,巴赫献上了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原来,伯爵患有失眠症,便委托巴赫写一套变奏曲,以便他的琴师哥德堡每晚在他难以入眠时演奏。巴赫的这首变奏曲并非伯爵所要求的安眠曲,而是为了使伯爵安静一些,带有一种“镇定而愉快的性格”。伯爵对此曲百听不厌,称之为“我的变奏曲”,还送给巴赫一只脚杯和100个法国金币表示感谢。后来才华横溢的演奏家哥德堡在自己29岁时英年早逝,而他的名字却因为巴赫的这部作品被人们所牢记。
《哥德堡变奏曲》的结构很特殊,也很精巧。全曲共32首,第1首是主题,经过30首变奏后,第32首平缓地重新回到主题,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给人一种无始无终,循环不已的感觉。作曲家使用自己早先创作的一套小曲集中的萨拉班德德舞曲作为主题,由一个声部显示,然后出现第二声部加以模仿,及第三、四声部等等。各个声部依次进入,围绕着主体进行交替,互相变换、追逐,从而使整个赋格曲形成完整和谐之美。《哥德堡变奏曲》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的低音线,其间的变奏包括了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音乐风格样式:咏叹调、序曲、卡农、赋格、沉思曲、舞曲等等。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基础之上,巴赫构筑了一座精致而又宏伟的大厦,极尽巴洛克音乐之技巧,将复调音乐的绚烂发挥到了顶点。有趣的是,经过音乐学家的考证,变奏中的一些旋律取材于德国17世纪的民间音乐,经过巴赫的处理,德意志民族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提炼和升华。
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这部《哥德堡变奏曲》和巴赫的其它作品一样,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933年,《哥德堡变奏曲》才被波兰著名羽管键琴女演奏家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1879-1959)第一次公开演奏。而实际上,真正使这部变奏曲广为人知的是加拿大著名钢琴家古尔德。巴赫的音乐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总是非常艰深枯燥的,是理智且逻辑性很强的音乐。相对于浪漫时期的作品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巴赫的音乐很难称得上动听,但古尔德对巴赫作品的演绎改变了大多数听众对巴赫的印象。他毕生致力于演绎巴赫的作品,并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钢琴家加夫里洛夫说过:30种变奏是巴赫那个时代的各种生活场景,比如宫廷的婚宴、舞蹈、狩猎,以及面对自然的沉默思想。而古尔德的演奏恰恰最大地体现了这一点。他1955年第一次录制《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即他去世的前一年再次录制该曲,前后差异巨大的演奏呈现了巴赫音乐的两重世界,正像人生乃至宇宙的终始一般。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浅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