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儿 推 拿
辛集市中医院儿科
第一页,共四十八页。
主要内容
定义
小儿病理生理特点
小儿推拿适应症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
操作顺序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用:运、揉耳后高骨主要能疏风解表。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百会
位置:后发际正中直上七寸。
操作:揉百会。次数:200次。
应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百会能安神镇静,升阳举陷。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次数:300次。
主治:项强、发热、惊风、呕吐。
应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呕,祛风清热。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向两边分 推)。次数:200次。 (掌或者四指摩)时间:5分钟。
主治:腹痛、消化不良。
应用: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脐
位置:肚脐正中。
操作::用中指端揉,或食、无名指揉天枢穴同时操作。次数:100-300次。:指摩或掌摩。时间: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呕吐、便秘。
应用: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膻中
位置: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中指端揉,200次。: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200次。:用食、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200次。
主治:胸闷、吐逆、咳喘、痰鸣等。
应用:推揉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咳喘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利常与揉天突、按揉丰隆等合用)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乳根、乳旁
位置::乳下二分。:乳外旁开二分。
操作:揉乳根(旁):中指端揉乳根(旁),200次。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应用:揉乳根与揉乳旁均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临床上多两穴配用,以食、中指同时操作)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
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做直推,100次。:用捏法自下而上,一般捏三遍,第四遍时每捏三下,再将脊背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主治:发热、惊风、疳积、泄泻、瘫痪等。
应用:推脊柱自上而下,能清热;捏脊法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
七节骨
位置:命门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做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推下七节。200次。
应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200次。
主治:便秘、泄泻、脱肛、遗尿。
应用: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
操作::用两拇指揉或食、中两指揉,100次。: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而下推动,100次,又称分推肩胛骨。:用食、中、无名指指面擦肺俞部,擦至局部发热。
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治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寒喘、风寒咳嗽用揉法或擦法;热喘、风热咳嗽用分推法。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脾经
位置:拇指螺纹面。
操作:旋推或将拇指屈曲、寻拇指桡侧缘向指根直推,称补脾经。次数:200次。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次数:200次。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为推心经。次数:200次。
主治:身热无汗、高热神昏、烦躁。
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本穴宜用清法)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推肺经。次数:200次。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肾经
位置:小指螺纹面;小指尺侧至掌横纹。
操作:旋推为补,直推为清,合称为推肾经。次数:200次。
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
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次数:2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等。
应用:
小儿推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