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检测 RAS 基因状态,包括 KRAS 外显子 2 和非外显子 2 以及 NRAS ,还需检测 BRAF 基因状态,不论是否有 RAS 突变。 2. FOLFOX+Cetuximab 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3. 对可切除的转移性疾病,围手术期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 6 个月。,癌症导致死亡位列第二,数据显示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善是癌症预防、早期诊断、更好治疗决定的。临床医生在使用指南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 指南中分期按 TNM 分期; 2. 除非有特别标注,所有推荐级别均为 2A 。 20% 的结肠癌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结直肠癌腺癌或腺瘤病人的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包括: 明确定义的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样息肉增生。推荐所有结肠癌病人要询问家族史及风险评估。 1.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癌易感综合征, 占所有结直肠癌 2%-4% 。由 DNA 错配修复基因( MMR )突变所致,包括 MLH1 、 MSH2 、 MSH6 和 PMS2 。目前检测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有免疫组化分析 MMR 蛋白表达和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 。若免疫组化 MLH1 蛋白缺失,还需检测 BRAF 突变,后者可致 MLH1 启动子甲基化影响蛋白表达。 支持对所有小于 70 岁病人或是大于 70 岁、满足 Bethesda 指南的病人进行 MMR 检测。另外对 II 期病人也要进行检查。 2. 结直肠癌的其它风险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其它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吸烟、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饮酒、糖尿病、体力活动少、代谢综合征、肥胖或高 BMI 。吸烟、代谢综合征、肥胖或红肉和加工肉类的食用可能与预后差相关,结直肠癌家族史则预后相对好,数据尚有争论。 分期手册对结肠癌分期作了部分调整。 II 期疾病根据 T3 还是 T4 ,及 T4 侵犯程度分为 IIA和 IIB、 IIC。 N1 和 N2 也进一步细分,反应受累淋巴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浆膜下层、肠系膜、非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肿瘤沉积定义为 N1c 。根据远处转移只局限于 1 个还是多个组织或器官,细分为 M1a 和 M1b 。:癌症分级、穿透深度、向邻近器官延伸程度、区域淋巴结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远近端切缘及环周切缘情况、是否有淋巴血管侵犯、神经周围侵袭、结外肿瘤沉积。 TNM 分期中采用的“p”和“ yp”分指病理分期、新辅助治疗和手术后的病理分期。 1. 边缘直肠癌中环周切缘( CRM ) 是肿瘤浸润最深处、与肿瘤最近的外膜软组织,钝性或锐性分离后腹膜面产生。横结肠是全部由腹膜包绕的结肠, 肠系膜切除边缘就是 CRM 。第七版 中建议外科医生应对切除完整性进行评估, R0 是肿瘤完全切除, 边缘阴性; R1 是肿瘤切除不完全, 边缘有镜下阳性; R2 是不完全切除,边缘有肉眼阳性。 2. 淋巴结 委员会推荐至少要检测 12 个淋巴结,对于 T4 损害检测更多的淋巴结会更合理。对诊断 N0 ,但检测淋巴结数小于 12 个者认为是高危因素。 3. 结外肿瘤沉积也称作肿瘤周围沉积或卫星结节, 是肿瘤结直肠周围脂肪组织中肿瘤的分散沉积, 不计入受累淋巴结总数中, 沉积位置应属于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区域。大多数沉积认为来自淋巴血管侵犯或是神经周围侵犯。结外沉积数目应录入病理报告,对 DFS 和 OS 有影响。 4. 神经周围侵犯神经周围侵犯与预后差相关,是全身复发的高危因素。 D 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有研究显示维生素 D 缺乏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率,补充维生素 D 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目前尚无研究检测补充维生素 D 是否能改善病人结果。由于尚缺乏高水平证据,委员会不推荐常规检测维生素 D 水平, 也不推荐结直肠癌病人补充维生素 D。, 目前尚无专有 指南。局部小肠腺癌可行手术切除,但局部和远处复发常见、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不明确。进展期小肠腺癌数据有限,可尝试 CapeOX 和 FOLFOX 治疗。阑尾腺癌数据也很少,多数病人接受去块手术结合全身和腹腔内治疗。有研究显示进展期病人接受联合化疗的反应率与进展期结直肠癌病人相似, 含有氟脲嘧啶的方案最常采用。委员会推荐小肠和阑尾的腺癌全身化疗参考结肠癌方案进行。 1. 恶性息肉的诊治恶性息肉定义为癌症侵犯粘膜下层, 息肉若是没有侵袭粘膜下层的原位癌不会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内镜切除腺瘤性息肉或腺瘤后
nccn 结肠癌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