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曲周舞龙灯.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曲周舞龙灯
杜云岚 邯郸曲周县的龙灯,源远流长,它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舞法多变,出神八化;仪仗豪华,气势恢弘,是一项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瑰宝。

源远流长

在古代百戏杂耍中有“鱼龙曼延”的曲周舞龙灯
杜云岚 邯郸曲周县的龙灯,源远流长,它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舞法多变,出神八化;仪仗豪华,气势恢弘,是一项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瑰宝。

源远流长

在古代百戏杂耍中有“鱼龙曼延”的节目,后演变为“鱼龙之戏”,由艺人扮演,通过机关驱动,在皇宫殿前为帝王演出,入水为比目鱼,出水为黄龙。受此启发,艺人们不断创新,使龙灯由静变动,由动而舞,并由单人舞变为多人舞,至此使龙灯舞三者结为一体,形成舞龙灯这一综合性民间艺术。
曲周龙灯的渊源也应与龙灯舞有关,据《史记?殷本记》记载,“自邯郸至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为游乐之所”。曲周位于邯郸和沙丘(今广宗县)之间,当为游乐之地。西汉初年开国功臣郦商封为曲周侯。当时,每逢征战前,都要舞龙,以祭拜天地,以助军威。郦商就把这种祭祀仪式带到了曲周,之后曲周先民逐渐把舞龙和舞龙灯相结合,形成了习俗。在宋朝由于经济的发展,舞龙灯之风更为盛行,除了在元宵节必演之外,逢遇天旱,为了求龙行雨,也常进行演出。以后历朝历代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曲周具有标志性的一项民间艺术,至今人们仍乐此不疲。

造型别具一格

据史料记载,原始的舞龙甚为简单,人们用秫秸等物造成龙的坯型,然后用布包扎,绘以龙形,由人手执长凳腿舞动。后来聪明而又善于创新的曲周先民,经过一番精心研制和实践,开创了里程碑式的龙灯制法和舞法,为舞龙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说曲周龙灯的制作方法:开始时先用1厘米宽,3毫米厚的竹篾扎成直径为50厘米的上百个小圈子,用结实的4条线绳连在一起,各圈间距5厘米,然后再用竹篾扎成8个竹笼作为龙节,每节之间与竹圈相连,间距3米,龙节内置灯,下面用长1 7米,直径5厘米的木棒作把手,供舞龙人所执,龙头也由能工巧匠用竹篾扎成。全龙长25。30米。
扎好龙体后,便开始糊龙,龙头用麻头纸糊裱,涂以颜色,现多用广告色或直接用各种高档彩纸:龙眼过去用猪膀胱制成,现改用500度灯泡代替,龙口内长舌巨牙,龙角下粗上尖,有枝叉,犀利挺拔,与张口怒目的龙头相匹配,更显其威猛神勇。龙鳞由麻头纸剪成,火龙背部的鳞片染成绿色,下部为蓝色:水龙上部为蓝色,下部为红色。龙鬃,龙须,龙尾用麻皮编成,染为草绿色,最后用麻头纸卷成拇指粗的捻子,经牛油炸后,安装在龙节里,供点燃所用。整条龙造型完成后,其形状简单来说头威武、角尖长,张巨口,齿如钢,须飘拂,目生光,尾挺拔,鳞飞扬,可用“挚断金锁摇玉佩,火龙飞下九天来”的诗句来描绘火龙的威严,可用“探身东海龙吸水,行云布雨任我行”来形容水龙的气势。水火二龙,相互辉映,傲视万物,颇具雄霸天地,气吞八荒,宇宙之中唯我独尊之气概。

舞法奇特多变

由于曲周龙灯的龙身是由竹圈撑起的圆形,为舞龙人带来了方便,提供了用武之地,形成了奇特多变的游龙、钻龙、滚龙、盘头、盘尾、狂舞等20多种舞法。游龙是舞龙的序曲,表演开始时,舞龙人手擎巨龙踏着大鼓大锣大镲轰鸣的节拍

曲周舞龙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李十儿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