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摘要]
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文化载体。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民族舞蹈产生于民族文化当中,又反过来对民族文化因素加以展现。随着社于社会历史文化中,是其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且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不断得以完善。民族舞蹈同样与少数民族生活及社会历史文化相生共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民族舞蹈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要想在新形势下推动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就需要植根于其发展根源及民族文化,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深入剖析各民族舞蹈的内容及形式因素,在此基础之上融入新时代创新性因素,以实现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性、持续性发展。民族舞蹈深受自然因素,尤其是人类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形式在于借助人类的形态、神态、舞蹈动作等来传情达意,因此其表演效果往往受表演者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影响,表演者对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对于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持续性发展来讲至关重要。包括动态形象、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场地等因素在内的舞蹈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深入剖析民族文化各类表现形式中蕴含的艺术因素,并且挖掘民族文化背后蕴含的民族心理、审美意趣,为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灵魂。
二、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群众在日常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沉淀着独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面实现着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容愈加丰富,民族文化的主题愈加深刻。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众多,如人类迁徙、生活方式转变、民族融合等。在此过程中,各类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既实现着对自身民族文化的沉淀和革新,也进行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入和吸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作为传情达意的外在表现形式,舞蹈文化艺术受此影响也不断实现着自身的创新和发展。追溯舞蹈的渊源,其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中,以模仿动物或欢庆丰收为主要目的。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其逐渐转向传达人类的思想情感,从而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不断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类也在不同环境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发展民族舞蹈。具体来讲,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间直接传承
我国每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独具自身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艺术,如汉族的秧歌、藏族的锅庄、壮族的填拐舞等。这些舞蹈文化艺术显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承也往往通过当地居民身体力行的传承活动来开展。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内涵及表现形式随着当地舞蹈表演者身体素质、样貌体态、文化内涵、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变化而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而民族舞蹈表演者也往往借助本区域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全方面掌握民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之上为其融入创新性因素。
(二)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传承
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形成及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传承也往往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进行。同样,人民群众只有身处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之中才能通过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把握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形式的风格特点。例如,河北省“拉花”舞蹈的艺术风格的
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